戏班以管事(掌班,有威望的艺人)为首,聘请各行艺人及管班1人、排笔(安排上演戏码、分派角色,写于水牌悬示,也叫写笔,艺人兼任,有的还能编排连台搭桥戏)1人,管帐(或由艺人兼)1人,伙伕1人组成。县乡班社人数在30—40余人之间,多为一年分为三季临时组合的形式。常德城戏班则以一年为期,人数在45—70人之间。各行演员各备折页“脚本”一个,开具本人所能担任之戏码、角色、交管事过目,并由排笔编成总脚本,一为戏院用。有时头人亦索演员个人脚本点戏。管事与本家签定合约,租用行箱。有时头人亦索演员个人脚本点戏。管事与本家签定合约,租用行箱(少数艺人也是行箱主),本家的行箱钱通常是“见十抽二”(演出收入的20%)。管班“见十抽一”。演出收入其余的70%,一般分为30股,每股10分,管事、演职员及公益金等则按相应等级分配,最高者2、3股,最低者2、3分,是为分账制。有的则不管演出实际收入如何(即不论淡季、旺季),行箱主或主要演职员按月收取固定酬金,叫“吃包月”,是为包账制。演职员专职与兼职,长期约定俗成。如老旦兼某些小生角色、小生与旦行互兼某些角色、某些摇旦由花脸或丑兼某戏、生角兼大手下(龙套头);场面上武场兼某些文场乐器、文场兼某些武场乐器、打小锣的兼“半边台杂”;台杂兼后台茶水、伙伕兼剃头和跑手下;而各行头牌演员必须胜任本行所演各剧各角等等,已为定制。

华胜班:常德高腔三大名班(华胜、华升、华庆)之首。艺人历传明初即有华胜高腔班,常德老郎庙藏古太平缸,有“大明永乐二年华胜班”字样,毁于民国八年(1919)。清乾隆末九班集资建常德老郎庙,献“自我作古”愿班名中,华胜班居首位。咸、同间华胜班有名旦黎小秋,以《破窑》、《拜月》、《白兔》、《槐荫》、《双灵牌》等戏见长;生角有“活关公”王保荣及名乐师郑发、唐盛福等;清末民初,黎旺生及“大、小癞子”(有传)则家喻户晓。桃源汤家湾古戏台格扇有“老华胜班,光绪四年五月十六日,上本《文武升》”、“常德华胜班,壬寅年(光绪28年)五月十四日鸿发,又来了”等题记。汤家湾《易公真人戏会簿》载华胜班自光绪八年(1882)至民国七年(1918),有7次为该戏会演出(合前为9年次)。可知华胜为常德府城戏班,这时期在农村相当活跃。该班约止于民国九年。其中小癞子、左金凤(旦),周进生(生),余菊生(小生),许长生(丑、司鼓)等入鸿胜,组成高、弹混合班,常德高、弹二腔乃完全合流。1954年,华胜老艺人曾华春、萧福生在常德市尚传授高腔戏30余出。

瑞凝班:武陵戏四大名班之一。据传起于明代,但早期班史难考。清末在常德四眼井巷有长期“官店”(宿舍)。是府城四大名班之一。据桃源汤家湾《易公真人戏会簿》载,该班自光绪十九年至三十一年(1893—1905),曾四次为该戏会演出。戏班兼营旅店,多湘西、黔阳上河客商,故瑞凝的戏颇受上河观众欣赏。同、光之际,贵州提督凤凰人田兴恕曾特邀演出于镇旱(即凤凰)。湖南提督马如龙在常德时,特别赏识瑞凝名丑曾彩宝,每逢朔望必召瑞演出于军门。该班的《七星会》、《乌龙院》、《闹江州》、《清风寨》、《浔阳楼》等水浒前十回剧目,称“背时的宋江戏”;并有《御果园》、《黑白斗》、《高唐草》、《斩雄信》、《尉迟装疯》、《龙门阵》、《五花洞》等戏,均有特具的表演与锣鼓,是其“一家戏”。四大行当以丑、净列前予,与它班没;其唱词亦常用薄荷、勒贴、吾五等较窄的韵辙,多别出心裁,亦多江湖暗语;丑角台词时出警句,诙谐而不庸俗,较他班篇幅增多。同、光间著名艺人有丑《》

文华班:武陵戏四大名班之一。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左右桃源李标所文华科班期满后转的正式戏班。旧例文华班过桃源县境必落李家为“老本家”演出,头本不收戏钱,以示不忘根本。该班于常德五宫街(今和平西街)设有长期“官店”。所置咸丰年号“常德文华班”黄底赤金字牌原原藏了标家,民国十攻年(1928)由本家李宝澄(著名生角)取走后下落不明。长期竞争中,该班创演第十回以后之水浒戏(称“行时的宋江”),与全部封神戏、岳飞戏合称“三大连台”;并有《五凤吟》、《双蝴蝶》、《朱紫国》、《三难新郎》等剧目,或为他班所无,或者剧目、表演、音乐自有家数,是其“一家戏”。演出以打斗杀伐、火爆炽烈、排场雄伟见长。水浒戏《二招安》,曾实扮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登场,调度井然,称为壮观。道、咸间有著名生角萧盛保,乐师覃大王、陈狮子等;清未民初有生角李宝澄、粟金福、药葫芦,小生金钢钻;花脸刘华满、张天满,丑角吴华朗,旦角王玉红,老旦伍仙霞,场面蔡春生、曾花八等;其后有生角艾元松、朱荣霞、孙元裕、易新芳、沈新和、朱明禄,花脸刘继宝、罗文满、向元金、陈长茂,小生王文湘、谢绍喜、杨吉林、锤华飞,旦角筱兰芬、周凤艳、陶芝龙、向华兰、万金红,老旦锺吉玉,丑角刘加彩,场面谭明哲、张元福、聂金生、郭长华、袁忠宪等,民国五年该班以《打瓦杀僧》等剧与荆河泰寿班合演于沙市,民国十九年请杂技艺人王少朋教武功,班内武功为一时之冠。民国三十六年,朱明禄、傅华亮、锺华飞、罗炳太、潘华猛等青壮年另组新文华班,一分为二。1949年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居于常德,后与同乐班合并为常德市汉剧团。

天福班:约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湘西李玉廷(传为原永绥厅清军绿营兵标统,洪帮首领)起双美班于花坦,有郭洪玉、吴洪美(后改名金凤)等洪字科演员。光绪十四年,该班随李玉延迁移常德,改名天福班。《易公直人戏会簿》曾载光绪十攻年该班演出于桃源汤家湾。该班附设金字科班,出有王金逵、粟金福、张金榜、阮金梁、胡金去等大批名角。成员多来自湘西,有不少苗族演员(如阮金梁、石金远等)。该班服装较为陈旧,全是布制,但因新秀辈出,演员阵容整齐,演出认真严肃,在观众中威望日高。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唐才常等于次年运动长江各省防军,联络两湖会党开富友山堂(又称富友票),组成自立会(原称正气会)与自立军,拟以武装勤王,保光绪帝继行新政。自立军分为七军,陈犹龙统左军,驻常德。李玉延为常德自立会及左军骨干。光绪二十六年秋,慈禧继续严厉镇压维新派,唐才常等及两湖维新派人士被杀者六百余人,常德自立会、军瓦解,李玉延被牵涉丢下戏班、行箱离开常德。天元班胡金去拉出阮金梁等人办起同乐班,天福班因而解体。部分人员散入常德其它各班或流入湘西。另有郭洪玉等,则于光绪二十九年用天福行组成郭福泰班,曾维持数年。桃源汤家湾戏台格扇尚留该班题字,后以郭洪玉入黔而终。

同乐班:武艺陵戏常德四大名班之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天福班因富友票案被迫解散,天元班胡金云与颂师刘小霞合谋,并得木材商文竹婆资助,拉天福、天元人员,另组同乐班,在雷祖殿(今和平西街)设立长期“官店”。该班“一粗戏院”有《施公案》有《紫金山》、《天马山》《八卦山》、《飞雄山》、《北邙山》、《齐星楼》一类“山头戏”;尤以《西厢记》、《贵妃醉酒》等旦角戏著名。该班前期名角中,旦行有胡金云、胡春凤、周洪翠、周双菊,生生有李春锦、龚玉寿、王文松,小生有何玉明、罗同桂,花脸有郭国彩,丑角有潘宝典,场面有石狗儿(亦擅演《小别窑》之摇旦)。光绪三十一年,该班随木簰去汉阳鹦鹉州,乃改巴巴头而贴片子,用长发辫,以水袖代罗口袖,生角面部也擦粉,打击乐加用苏锣。民国五年(1916),该班再次去汉阳,并演出于汉口老埠戏院。有名净李锦生、刘桂凯,旦角刘洪翠等,演出《紫金山》、《齐星楼》等剧,以《火烧绵山》等做工戏与湖北汉剧再次交流,并在武汉添制新式服装。民国三十一年,“官店”被日机炸毁,只得赴县乡演出。桃源到民教馆以该班组成桃源县抗敌化妆宣传第一队,王文松任队长,李福祥、胡定国(管班)任副队长。成员共38人。曾演出《戚继光》、《最后两弹》(反映东北抗日游击队抗日故事)等爱国剧目。是年冬,该班与湖北汉剧抗敌宣传第五队联合演出于桃源县黄石。民国三十二年冬,日军入侵常德,集体逃亡于桃源县紫霞山,管事向元金携款而走,被迫散班。民国三十三年初,日军撤离常德,王文松等重起同乐,定出于桃源乡间。抗日胜利后,向元金 扣艺人班钱私置行箱,离同乐而成文华班本家。1950年该班重归常德,后与文华班合并为常德,后与文华班合并为常德市汉剧团。该班后期名角中,生行有王文松、罗炳太、雷华禄、傅华亮,旦行有李福祥、萧兰芒、廖艾芒,净行有毛太满、张元玉、莫长锋,丑行有邱吉彩、萧庆福、姚清彩,小生有罗炳银,老旦周吉劳,场面有龚光新、聂长发、李春柏、燕金汉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