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花白的李金钊,身板显得有些单薄,但只要胡琴在手,一股精气神,顿时就上来了。

李金钊自幼喜爱汉剧,15岁投身汉剧戏班;21岁成为汉剧大师陈伯华的御用琴师,一朝名动江城;40多岁写下《汉剧音乐漫谈》,填补汉剧的空白。今年78岁的李金钊,正筹划着为汉剧再出19本著作。

有人说,李金钊前半生为汉剧伴琴,后半生为汉剧著书立言,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汉剧。

不问世俗偏见 痴迷汉剧琴弦

俗话说,“世间只有三桩丑,王八戏子吹鼓手”。世俗对戏子琴师的偏见自古就有。

1951年,年仅15岁的李金钊,不顾身边长辈的反对,毅然背起胡琴,当了一名汉剧琴师。看着李金钊喜爱汉剧,父亲请来好友教其唱戏。在戏中,李金钊饰演诸葛亮,唱得有模有样,汉正街“小诸葛”的名头不胫而走。

当时,汉剧大师陈伯华和有“京胡圣手、汉腔龙头”美誉的刘志雄在民众乐园表演。李金钊每天去看刘志雄拉琴。时间久了,刘志雄也注意到这个“偷师”的小学徒,他把手一招,欣喜若狂的李金钊跑到跟前,正式拜入师门。

1957年,刘志雄被划为右派,不能再上台,年仅21岁的李金钊被选中给陈伯华伴奏,竟然可以“以假乱真”。之后,开始了和陈伯华长达10年的合作。李金钊说,给陈伯华伴琴,最大的难度在于临时变化,有一次,陈伯华表演《柜中缘》,在唱词“将他藏在这柜箱”的尾音中,临时换了一个唱腔,紧盯陈伯华的李金钊跟随变化,顺理成章地接上了。

苦心著作立说 填补汉剧空白

1967年后,李金钊不再登台表演,而是致力于汉剧作词作曲方面的研究。

在巅峰时代,急流勇退,源于一次经历。有一次,李金钊在北京演出,抽空跑遍所有的书店,却未发现一本关于汉剧研究的书籍,这让他感到十分遗憾。之后,他写下了几万字的《汉剧板眼基本规律》广受欢迎。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李金钊在《汉剧板眼基本规律》基础之上,写出了中国首部汉剧音乐理论著作《汉剧音乐漫谈》,填补了汉剧研究的空白;而其后来所著的《汉剧音乐研究》对中国的汉剧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1983年,在他的带领下,武汉汉剧院汉剧音乐研究室,编撰了鸿篇巨制《汉剧志》。

谈及这些成绩,小学五年级都未毕业的李金钊笑言,这得益于在学校的学习让他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除了音乐书籍外,文艺理论、美学、古典诗词等均有涉猎。

此生托付汉剧 再出19本著作

今年6月,湖北省博物馆成立李金钊汉剧研究室。李金钊雄心未老,他告诉记者,研究室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汉剧出书立传。目前已初定将出版19本著作,内容涉及汉剧名角、汉剧史考、汉剧论文等多个方面,包括《汉剧名丑李春森》《吴天保传》《汉剧唱腔选》等。

如今,本应该颐养天年的李金钊,却依旧繁忙如故。亲友劝他,一把年纪了,该好好享福了。而他总说,自己离不开喜爱一生的汉剧,有生之年只想为汉剧留下更多珍贵资料。

悠扬的胡琴声,偶尔会从汉口某居民楼中响起,李金钊独自沉浸在琴音的余韵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这美妙的天籁。

李金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