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句话,戏曲是人民的艺术。因此,戏曲必须面向观众,深入群众当中,抒发他们的喜怒哀乐,要真正做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但纵观当今我国戏曲艺术,普遍处在不景气的低谷阶段。
一、戏曲走入低谷的根本原因是脱离了观众。
近年来我国戏曲走入低谷已经多年,振兴戏曲的口号也喊了多年,尽管有关部门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戏曲仍然在低谷中徘徊。戏曲不景气的原因虽与电视、电影、网络的冲击和群众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有关,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戏曲脱离了广大观众。
近年来我国戏曲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剧本的数量虽多,有不少剧本甚至获得高奖,但一方面剧团在闹剧本荒,也就是说,群众真正喜欢的,有票房价值的剧本却非常难寻。为什么受到领导肯定,专家赞赏的戏曲却得不到群众的喜爱?多年来,有些部门为了抓出精品,不断的搞评奖,搞汇演,不少人把获奖当做主要奋斗目标,忽视了广大群众所需求的艺术作品。因此,作品自然要迎合上层观众的胃口,至于一般群众爱看不爱看就另当别论了。现在有些剧团为了获奖,不惜人力物力,动不动就大投资、大制作,一旦大奖到爱手,戏便寿终正寝,有人把这种叫好不叫做的戏称为“评奖戏”。这并不是贬低评奖戏,获奖的戏曲毕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雅的作品,它代表着戏曲发展的前锋,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剧种发展水平,并且适合一些的文化层次较高的观众观看。不反对评奖,评奖对调动作者的积极性,促进精品的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大家一窝蜂去搞评奖戏,大部分观众只好望戏兴叹。当广大群众不愿走进剧场的时候,戏曲怎样谈的上振兴和繁荣呢?因此,我们的戏曲工作者必须端正为谁写戏、为谁演戏的问题。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我们忽视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戏曲将越来越疏远,最终的结果必然葬送戏曲。
二、戏曲要走出低谷就必须解决几个问题:
1、必须面向观众,了解观众的欣赏水平和欣赏习惯。
戏曲要繁荣必须面向观众,要了解观众的欣赏水平和欣赏习惯,了解观众爱看什么戏,不爱看什么戏。戏曲最吸引人的是故事,只要有好的故事群众就乐意看下去,群众喜欢善恶分明、斗争激烈、真实感人、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如,广东汉剧院经常送戏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演出,演出的剧目中《春娘曲》《花灯案》《徐九经升官记》等等就是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拍手叫好的戏。群众走进剧场就是为了得到欢乐得到笑,并在欢乐中陶治情操。当然,群众喜欢的戏是多式多样,多姿多彩,群众的胃口也不是千遍一律,但总的来说,群众是喜欢通俗易懂的戏曲。
2、加强和重视提高艺术人员的自身素质,才能真正做到出戏出人才。
在戏曲界现在确实存在戏曲演艺人员老化,青黄不接,人才培养问题等。加强培养创作人才,组织一支优秀的编导演队伍,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施“送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计划。
3、加大宣传力度,把好的作品大力推向市场。
戏曲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要讲求适路对销,这就要求我们要巩固高端市场,发展中端市场,开发低端市场,构建全新的网络宣传。因此,必须要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培养戏曲观众,加强市场意识,只有这样,戏曲才能深深地扎根在南粤大地,蓬勃发展壮大,让“南国牡丹更吐芬芳”。
4、明确方向,进行体制改革。
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应往何处去,这是一个关系到剧种存亡的重大决策。面对当今文化体制改革的复杂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一贯来的勇气,以新的思维和视觉面对改革,重新审视发展方向,注入新的活力,搞好文艺队伍建设,认识到当今文艺队伍现况和实况,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让古老的剧种进入现代视野并成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焕发出时代的风采。
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华夏民俗文化一脉相承,相信在政府的关心扶持下,戏曲一定会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走出低谷,走向繁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