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戏曲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河南剧坛近来大大“炒”了一回豫苑精英——会同颇具权威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评出当今“中国豫剧十大名旦”,在京城引起轰动,继常香玉、陈素真、阎立品、马金凤之后,又一批名角在全国叫响。

我们荆楚戏界又如何呢?

200多年前,汉调北上,润泽京韵,为京剧的形成作出的贡献已彪炳史册。解放后,《二度梅》、《宇宙锋》令京剧名家刮目相看,多有移植。楚戏出道虽晚,也上传川陕,下及湘赣,《刘介梅》、《葛麻》等剧目还拍摄成电影,风行一时。陈伯华、吴天保、李罗克、沈云陔、关啸彬、钟惠然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在全国都有影响。不过,此后经年,虽有新秀崭露头角,却不见大树茂盛成林。

戏曲艺术说到底是角儿的艺术。观众冲角儿而来,过瘾的不是早已滚瓜烂熟的剧情,而是角儿身上各有千秋的“活儿”。一出《失空斩》,谭余马杨,千姿百态。所以,京剧名宿谭元寿说,戏曲艺术的魁力就体现在角儿的唱念做打之中。一位名角,往往能唱红一个剧种,黄梅戏就因严凤英而声誉鹊起,由地方小戏跃为全国大剧种,并在海外有了声誉。

地方戏曲衰落的客观因素固然很多,但缺少好角是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振兴之途,当以人为本,尽快弥合名家的断代层。京剧为何推出各个行当的“梅兰芳金奖”大赛,原由正在于此。我省新近为黄梅戏的佼佼者“加冕”,实属明智之举。

汉剧楚戏宅老基深,应有龙藏虎卧。胡和彦、程良美、姚长生、江翠兰、张巧珍、于盛乐等曾一展风采,有的还晋京献艺。然而,这两个剧种仍不见大家,也就难得打出“大码头”来,在全国便少了声响。久而久之,恐怕会被人遗忘,再要如何就别指望“二度梅”了。

汉剧楚戏“捧角”,指的是培养造就一代德、艺双佳的代表性人物。可摆擂台,发现秀林之木,排出梯级尖子阵容;可封“盟主”,为行当带头人锦上添花,不妨授以“名旦”、“名生”之桂冠;可造流派,推行流派剧目展示或专场研讨演出,争创新流派。同时,还得多多“包装”,打进京都,登上荧屏……力争引发轰动效应。当然,角儿也需“养”,为之提供必要的各种条件。

“捧角”堪称治本,必然产生连锁反应,带动剧本创作、流派继承、音乐舞美等多方面的齐头并进,从而赢得演出市场。

总之,没有名角的剧种,是说不上有什么“戏”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