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行根据所扮演人物穿运输工人的不同,又可划分若干“戏路”。如:蟒袍戏:扮演帝王将相,后妃贵妇一类人物。如《三哭殿》的李世民、《黄鹤楼》的周瑜、《抱炮烙》的姜后、《太君辞朝》的佘太君。《禅台报》的司马炎、《采桑逼封》的齐景公等。表演讲究稳重,注重功架,小生尤重翎子功。靠子戏:扮演身份较高的武将,如《两狼山》的杨继业、《九龙山》的岳飞、《长坂坡》的赵云、《两狼关》的梁红玉、《清河桥》的门越椒等。表演讲究稳重、雄武、有气派、以把子和功架见长。官衣戏:分蓝、红两色,扮演文职官员。穿蓝官衣的如《荥阳城》的纪信、《打督邮》的督邮。表演讲究飘逸舒展,注重官衣与纱帽、胡须功的配合运用。褶子戏:以小生行居多。可分为表褶、乡花褶、富贵褶、八团花褶多种。青褶一般扮演落魄书生,表演上既讲斯文,又带寒,如《二度梅》的梅良玉、《乞儿骂相》的吕蒙正等。富贵褶扮演的角色则更为寒酸,耸肩缩手,走趿鞋路,如《关王庙》的王金龙、《麦里赠金》的李炳志等。绣花褶一搬扮演富家子弟,潇洒风流,大多用扇子,如《卖画杀舟》的蒋青岩、《拾玉镯》的傅朋等。八团花褶一般扮演侠义之士,讲究英武气概,走大方步,开打时常将褶子脱下一转,当兵器使用,如《紫金山》的张耀宗、《齐星楼》的黄子霸等。此外,属褶子戏的还有生行的《坐楼杀惜》、《八义图》和丑行的《蒋干盗书》、《祭头巾》等。生行表演还特别注意褶子与高方巾或罗帽、胡须的配合运用。袍子戏:分龙箭袍子两种。龙箭袍多用于王爷爵主一类人物,如《龙虎斗》的赵匡胤、《清水河》的秦英;一面净袍子戏多用于武将、武举和衙门差头。如《夜过巴州》的张飞、《反武科》的岳飞、《兄弟酒楼》的杨雄、石秀等,表演特重罗帽功、胡须功、鸾带功和腿功。裰子戏:多扮演忠厚善良的老人,如《打跛骡》的路遥、《牧羊山》的朱母等。表演讲究抓子、蓬发和胡须配合运用。打衣戏:多扮演豪杰、义士之类人物,如《紫金山》的高恒、《捉撮狗》的严有年、《六打华府》的苏鸾姣、《沙滩会》的杨七郎、《拦马》的焦光普等。表演重翻打,要求动作轻巧,身段圆和。打褂戏:以丑行为主,多扮演樵子、牧童、店家、小子等。表演轻快利索,活泼滑稽。赤膊戏:戏净行为主,多扮演凶猛剽悍之类人物,表演时往往带彩。如《专诸刺僚》的专诸、《战渭河》的许褚、《芦花荡》的张飞、《两狼关》的黑达叔、《金牛山》的余龙等。此外还有《打鼓骂曹》的祢衡、《北邙山》的太叔带、《战宛城》的配合运用。按穿戴划分戏路,还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落皮褶子和落皮袍子戏(系绦子或鸾带时,双臂上提,系绦、带后服装上身多余部分垂于带上,叫“落皮”)。一般多扮演疯癫酒醉、狼狈潦倒或痞棍、小子一类角色。如穿褶子的有《三相图》的张仪、《浔阳楼》的宋江、《探监》的王金龙、《拿曹》和《濮阳城》的曹操、《何乙保写状》的何乙保等;穿袍子的有《醉归》的杨雄、《打督邮》的张飞以及《六打华府》的光叫经、《四进土》的痞子、《打鱼杀家》和《双合印》的小儿等。另一种是花旦中的领褂戏和袄袄戏。领褂戏一般多扮演丫环一类角色;袄袄戏则以扮演风骚妇女或小家碧玉为主,如《卖画杀舟》的媒婆、《拾玉镯》的孙玉姣等。这类人物大都机灵活泼,道白时节奏较快,声调要脆,风骚人物还往往兼用部分摇旦的身段动作。

丑行还可按人物不同类型,分为以下几种戏路:如《龙门阵》(程咬金)、《龙凤旗》(汉宣帝)等老脸戏;《祥梅寺》(了空)、《双下山》(本无)等和尚戏;《丝鸾带》(孙江儿)、《紫金鱼》(李跛子、)许瞎子)等花子戏。以及《鸡爪山》(侯登)、《李逵装亲》(殷天锡)中的公爷戏;《清水河》、《失金钗》、《祭头巾》中的书童戏,《金沙滩》、《风火山》中的家人戏;《双卖武》、《六打华府》、《四进士》中的痞子戏;《闹严府》(春燕)、《打瓜精》(良家女)中的摇旦戏和《西游记》(猪八戒)、《捉撮狗》(撮狗)、《双包图》(乌龟精)等畜类戏。各小行在演员“精”的基础上,还形成了重唱的唱工戏和重武打的武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