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7时,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龙兰湘老师做客由湖南大学教务处举办的岳麓讲坛,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花鼓戏表演艺术与民俗文化”的讲座。此次讲座中,龙老师讲解了花鼓戏的相关知识,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龙兰湘老师于1980年考入双峰县花鼓戏剧团,从而与花鼓戏结缘。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 其参与主演了几十部花鼓戏优秀剧目,曾荣获湖南省“戏剧芙蓉奖”、“田汉表演奖”、“五一工程奖”等多个重要奖项,曾被省政府记“二等功”一次。
她首先向在座的大学生们介绍湖南地方剧种花鼓戏的基本概况。花鼓戏是湖南各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现在已规范成为六个不同特点的剧种——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等。就长沙花鼓戏而言,又可分为5个艺术流派。长沙花鼓戏的发展经历了3个时间段,即“两小戏”、“三小戏”及“多行当本戏”。“两小戏”指小丑、小旦;“三小戏”指小丑、小旦、小生;“多行当本戏”在“三小戏”的基础上增加了生、净等表演行为,在此阶段,长沙花鼓戏的声腔得到了完善,表现力更加丰富。
谈及“花鼓戏表演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时,她向大学生们展示了《盘花》《砍樵》《洗心记》等几曲花鼓戏的剧照及地花鼓《拖板凳》的片段,从而指出,花鼓戏与生活的联系,“花鼓戏是一种从劳动中提炼出的表现力极强的艺术表演形式”。从来源来看,花鼓戏取材于山歌、民歌、民谣;从形式来看,载歌载舞,生活气息浓郁;剧本语言从民歌、俗语、歇后语中提炼了很多的唱词,十分生动。以此为契机,同时结合自己从事花鼓戏的相关经历,龙老师提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体验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除了口头的讲述及视频的播放,国家二级演员刘春光与孙曼君还现场表演了《刘海砍樵》片段。轻松活泼的音乐,富于特色的表演,让同学们有了与花鼓戏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一饱眼福与“耳福”。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精妙绝伦的表演,离不开台下的刻苦练习。表演结束后,龙老师介绍,一名花鼓戏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是“四功五法”。“四功”为“唱、做、念、舞(打)”,“五法”为“手、眼、身、法、步”。简单介绍完每个字的意思后,龙老师提出,虽说每个行当有自己的侧重点,如“做”主要是“花旦”,但是戏曲演员四个方面都需要掌握。
现场,她为大家清唱了一曲民歌:《浏阳河》。歌声婉转。她与大家分享演唱技巧——“声”是“情”的手段,是为“情”服务的;要做到“情要饱满、声要丰满、字要清楚、气要多变、味要浓郁”以及“声音要像过独木桥一样在一条轨道上,气息亦如一条线,吐出来的字要像一串珍珠,挂在气息这一条线上。”
互动环节,龙老师为同学们现场剖析了几个花鼓戏动作,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长沙花鼓戏具有悠久的历史,此次讲座,让同学们对花鼓戏有了更深入、更形象的理解。
图文来源:教务处
文字:张欣 言孟也;图片:周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