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穆清音——记浏阳市花鼓戏剧团著名女小生王清平
丁纯蓝
浏阳花鼓戏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了老百姓的血液,成为老百姓的一种乐趣。花鼓戏悠扬婉转的古老唱腔绚丽多彩,舞台效果让观众如痴如醉,随着剧情时而欢笑,时而叹息,有时还抹着泪水。
浏阳家喻户晓的“四华、三平、两芳、一大姐”,即肖文华、赵银华、周瑞华、刘清华、王清平、徐瑞平、吴丽平、李慧芳、喻育芳、沈华金等名角,他们都是表演精湛、唱腔动听的优秀演员。
但是这些花鼓戏剧团的老前辈,很多阅历鲜为人知,从来没有人采访过,从来没有人写过,也没有建立档案。
曾致老师是个细心的人,2016年7月的一天,他去买了水果,我们一起去拜访了住在东玉·燕宁苑,喻毓芳老师的老搭档女小生王清平老师。
花鼓戏是她们精神的守望,王清平老师清了清嗓门,唱了一曲《山伯访友》,依然唱得铿锵有力。梨园儿女家国情,湘情湘韵动人心。
2016年10月2日,为了完成花鼓戏演员系列采写任务,我国庆节没有外出。再次买些饼干独自去采访王清平老师。
王清平老师
王清平老师(右)
王清平老师1939年8月初3出生在集里桥花炮市场附近,父亲经商,母亲是个家庭妇女,六姊妹她最小。从小她就是男孩性格,一双赤脚,上山砍柴,下河捞鱼虾,男孩样范,不喜欢留长发,一生都留的是短发。
在学校读书时,小清平热爱文艺,爱扭秧歌和打腰鼓。
读书的时候,小清平几次看见在益阳花鼓戏剧团演小生的三哥王克謨来浏阳演出,她对三哥说也想演戏,可三哥不同意,说:“演花鼓戏是个流动性很强的工作,你一个女的不方便”。但是却在小清平的心中播下了文艺的种子。于是她一边读书,一边参加了集里桥业余剧团,经常参加演出。和周绍英一起演出《刘海砍樵》,周绍英演刘海,王清平演狐狸精。
16岁那年县委委托文化馆招生,是沈兆基来招的。通过周绍英的介绍,1956年3月参加了浏阳花鼓戏剧团,第一次演出的是《秦香莲》,王清平出演小公主,高福长团长看完戏说:王清平长得蛮粗犷,演公主不像,要她演小生比较好。
第一次演小生是演《陈妙常》中的潘必正,她知道自己只有高小文化,就刻苦学习。这幕戏是在浏阳排练,平江演出的。因为反响好,在平江一边演出,一边排新戏。一口气排了很多戏,《白蛇传》中她演许仙,《张羽煮海》演张羽,《柳毅传书》演柳毅。浏阳剧团在平江又排又演,40多天的演出引起了轰动。剧团当时没有专门人才编写剧本,剧本接不来时,就和师父辈演员罗汉成演搭桥戏。
回到浏阳后,王清平的角色基本定位于小生了。文小生行当,主要是唱做念的功夫。《碧玉簪》中演王玉林,《西厢记》演张生。王清平老师的音域宽广、浑厚,适宜于唱小生,她的身上有一股清正之气,扮相更神似小生。她长得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人中长,耳朵大,演小生比较脱体,不听唱腔,只看招式,观众都以为就是男演员演的。
在日复一日的演艺生涯中,她和周春桃两个人甲乙组轮流担当小生,后来周春桃在汽车站退休了。
1957年,由剧作家张文清编剧的《菊花石》参加湘潭地区专业剧团会演,她本人和剧组荣获百花奖,还灌了唱片。
1960年,浏阳剧团分一批演员调到湘潭,但她考虑家在浏阳,爱人无法调动,1962年又调回了浏阳。在长沙演出时,在《洪大嫂》中她出演洪大嫂,有戏迷想拜她做干娘的,还有一位戏迷叫王丽辉的,长期带着几个观众来找她,和她结交了姊妹。
幸好她爱人也支持她的工作,那时的花鼓剧团没有节假日,家里的事情她没有时间管,发了工资就往家里寄。三五天才回家打个停顿,怀孕期间反应大,但她克服困难。三个儿子都是她的爱人又当爹又当娘,只有孩子吃奶的时候没有办法,亲娘带着婴儿随她们剧团走,公家派专人用箩筐挑着小孩,有时坐船,一年八个月要上山下乡,四个月在本县城或者出外县演出,大年初一、初二、初三都是每天演出四场,清晨7点多钟上妆,一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才能卸妆,一部戏演完了,又接上新剧本,又要好好钻研。一年到头很少和外界打交道。
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名演员都受到了冲击,加之王清平家里是地主成份,被下放在城郊的罗江生产队当农民。
落实政策后,1973年她又回到剧团,她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也没有参加过学习班,只要一有新剧本来了,她就排戏。她拜王霞生为师,还不失时机地向曾大光等老同志学习,从而拓宽了戏路,也演婆旦,样板戏《杜鹃山》她饰演柯湘,《洪湖赤卫队》她演韩母,《秋玉嫂》她演秋玉嫂,《红灯记》中饰演李奶奶,但古装戏她依然以小生为主,如《十五贯》剧中的熊友兰。
她经常到省湘剧院去看戏,着意将湘剧的演技融化到自己的戏路中,她仿照6岁红刘春泉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在她们的基础上有独特创新,观众说她的戏有湘剧味道,评价她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演出都非常严肃,不以戏买戏来引起观众的注意力,演悲情戏她的眼泪是真的,从心里流出来的。反响最好的戏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剧中的陈世美。
后来她又从小生转演老生,《清明案》剧中演老生周之亮,挂胡子。后来,《秦香莲》剧中的陈世美也当老生演,挂的是麻胡子。
她常常想,自己是地主成份,文化也不高,只有高小文化,能够参加工作,为人民演戏,一定得好好演。她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大胆创新,无论和谁搭档,都认认真真,在《白蛇传》中她演许仙,李会芳演白蛇,谭佩双演青蛇。在《柳毅传书》剧中演柳毅,喻毓芳演花旦公主。在《陈妙常》剧中,她和饰演陈妙常的谭佩双搭档。在《张羽煮海》中她和饰演公主的李会芳搭档。她也手把手地教徒潘昭灿,一次一句地教,随身培养,如今潘昭灿也成为了著名演员。
在浏阳市镇头田坪大队演《梁山伯和祝英台》连演三场,上午、下午、晚上,常年累月这样劳累,没有休息好,她的喉咙长出了息肉,不得不动手术。
2009年,我和浏阳文艺界的朋友们在欧阳予倩大剧院看《秦香莲》,全场满爆,原来是王清平老师饰演陈世美,演出过程中剧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观众感动得流泪。散场的时候只见浏阳河大桥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虽然现在电视电影都有了,但是花鼓戏仍然是老百姓的精神大餐啊。
王清平老师1986年光荣退休,退休后她还回到为剧团培训过12位新演员,为浏阳花鼓戏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我问王老师家中是否有晚辈传承,王老师说没有,她现在觉得以前欠家里太多,现在除了和剧团老同事往来,就一门心思做家务,做得背都驼了。
2016年10月是浏阳花鼓戏剧团建团六十周年,真希望这些名角能重返舞台,让观众们再睹风采。
长南路小学罗老师说花鼓戏开始进校园了,真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演员和观众,领悟浏阳花鼓戏艺术之美,找到一个传承的新路径。让我们礼敬浏阳花鼓戏优秀传统文化,礼敬浏阳花鼓戏演员,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祝愿浏阳花鼓戏后继有人,越来越红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