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一条心,巧做小酥饼,白糖加椒盐,又糯又香甜。”近日,桐乡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戏曲队一行23人,带上原创花鼓小戏《姑嫂饼》,再赴北京参与录制央视《一鸣惊人》月赛节目,一举夺魁。
朴素的桐乡方言,通俗的民间小调,演员们以轻松诙谐的风格讲述了“姑嫂饼”的来历,通过荧屏让全国观众欣赏到了桐乡地方小戏花鼓戏的独特韵味,并对乌镇特产“姑嫂饼”有了更深入形象的了解。 这是第二次与其他地区的戏曲团队在中央电视台“PK”,在参加比赛的三个队伍中,桐乡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戏曲队以高出14分的成绩喜获2014年第30期月赛冠军,拿到竞争年冠军的通行证。
姑嫂饼是桐乡乌镇的传统名点,据《乌青镇志》记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姑嫂饼的形状酷似棋子饼,比棋子饼略大。它所用的配料跟酥糖相仿,有面粉、白糖、芝麻、猪油等,但其味比酥糖可口,且有“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的特点。
据传,一百多年前,乌镇有一家名叫“天顺”的夫妻糕饼店,因为本钱微薄,开不起作坊,只能做点现销生意。后来生下一男一女,眼看这小本经营已难以养家糊口,他们就在巧字上下工夫,仿照酥糖配料,细料精制。用炒过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芝麻,煎熟的猪油,精心拌匀,放在木蒸里蒸煮,然后用模箱压制成一个个小酥饼。由于配料精细,制作考究,这种小酥饼一上市就深受顾客喜爱,生意越做越闹猛。为了保住独家经营的生财之道,在儿子结婚以后,店主打定主意:一定要保住小酥饼配料及制作方法的秘密。考虑到姑娘总是要出嫁,媳妇常留家,所以,制饼秘绝只传儿子媳妇,不传姑娘。为此,姑娘顿生妒意。一天,姑娘见阿嫂正在配料,有意将阿嫂支开,偷偷溜进了工场,在粉料里撒了一把盐,拌了拌,狠狠地说:“看你还能配得出好料!”谁知歪打正着,坏事竟变成了好事。这样配制出来的小酥饼,既香又甜,甜中带咸,还有点椒盐味,十分可口,倍受顾客欢迎。店主查明这件事以后,一改初衷,决定让姑娘也参加配料制作,并借题发挥,将小酥饼的名称改成“姑嫂饼”,说这是姑嫂二人合力创制而成。从此,乌镇姑嫂饼就出了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