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由天门花鼓剧团新编花鼓戏《醉飘香》,在武昌京韵大舞台上演,该剧节奏明快、诙谐幽默、充满喜和乐,引发观众一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上台献花,并围在台前拍照久久不肯离去。
该剧以象征和美、诚善的醉飘香酒为线索,讲述醉飘香酒坊老板娘云娘,为帮助因没娶到媳妇让老母病倒的伙计喜旺,借着酒醉,错让伙计玉成男扮女装,跟喜旺回家过年。三人酒醒后,为不伤害喜旺老母,只好将错就错,闹出一出出喜剧,最终成全玉成和喜旺妹妹、云娘和喜旺两对有情人的故事。
该剧结构巧妙,环环相扣,剧中还多处出现反串,不仅玉成男扮女装,剧中老母、婶娘、舅妈均由男角反串,增添了喜剧色彩。而“帅哥”“小鲜肉”“下课”等现代语汇的运用,更是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演出结束后,多位评委专家聚集一堂点评、把脉该剧目。著名剧作家孙德民称,该剧最大的特点是非常有情趣,非常有观赏性,作为难得一见的喜剧,是对艺术节的一个贡献。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传寅对该剧的草根性、接地气大加肯定,他称该剧以平视角度写老百姓的生活与情感,喜闻乐见,轻松愉悦。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称,这部戏找到了与剧种相应气质的本子,演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很难得。曲子入耳、享受,演员满台生辉。
专家们在肯定的同时也提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如:增强表演的技巧性,加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突出云娘的智慧、成人之美等。
著名剧作家沈虹光则称,不像有些戏一参加比赛,就“扎靠”,就装,这部戏看着不累,观众的笑是自自然然的。她拜托剧组进一步打磨,让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打动人心,把该剧打造成一部“可以吃饭又可以过节的戏”,为江汉平原保住花鼓戏。
天门花鼓剧团团长罗吾青最后介绍称,创作这部戏的初衷,就是想在送戏下乡时能拿出来经常演,因此,唱腔、音乐大都按照传统花鼓戏进行编排,舞美、灯光、道具等更适合在基层开展惠民演出时满足观众需求。此前已在天门演出五场,经常爆满。
现场写真
《风涌宜昌》演绎爱国情怀
记者 王理略 新闻研修班学员 熊启文
浮雕版画营造出充满层次感的舞台,灯光交错投射人物内心的激荡,悠扬童音将观众引入另一个历史时空……昨晚,第二届湖北艺术节上,由宜昌市歌舞剧团打造的大型原创话剧《风涌宜昌》在洪山礼堂上演。
该剧以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前后,枯水期来临前40天内完成的宜昌大撤退为叙事背景,以物资和人员的抢运来构建情节主线,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民生公司执行总经理江义山在儿子抗日牺牲的情况下,化悲痛为力量,运筹帷幄,争分夺秒,排除万难,团结和领导抗日军民完成大撤退的壮举。剧中还塑造了一批抗日军民的群体形象,集中反映了宜昌民众舍家卫国、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
这部时长100分钟的话剧,历时2年进行剧本创作,今年6月正式投排。由于剧中演员均是宜昌市歌舞剧团演员,平时没有话剧演出基础,使得排练期间格外艰难。该剧导演董萌说:“创排初期,在台词方面我们花了不少功夫,很多演员都是重新学‘说话’。好在通过3个月的紧张排练,如今我们能够很自豪的将这部戏拿出来给大家欣赏。虽然我们不敢说演出多么棒,但演员们认真的付出确实让人感动。”
平均年龄35岁的演员团队,经过3个月的排练,9月初,《风涌宜昌》在宜昌首演,此后又在当地连演多场,每场演出都一票难求,得到了观众的称赞。昨晚的演出中,武汉的观众也为剧组的精彩表演送上热烈掌声。家住武昌的田先生说:“这部戏很接地气,展现了当时抗日救亡的场景。演员们的表演,加上舞台和灯光的配合,展现了当时民众团结一心、抗日救国的爱国情怀,整个演出非常精彩!”
对话名家
戏曲艺术从来跟人民一条心
记者 别鸣
本期嘉宾
戏曲表演艺术家、评论家徐培成
作为第二届湖北艺术节评论组专家之一,68岁的中国戏曲名家徐培成,对观看的剧目津津乐道、连连叫好。对于湖北地方戏曲现状、中国戏曲未来的发展等,艺术造诣深厚的徐培成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记者:从目前已经演出的节目来看,您认为第二届湖北艺术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徐培成:这次参演的基层院团特别多,甚至包括有的大学院校也有剧目参演,可以说第二届湖北艺术节办得非常具有群众性。我们常常说:艺术节是人民的节日。什么是人民的节日?就是最广泛地动员地方文艺资源,让基层院团及艺术人才都来参演,办到老百姓心里去。
目前看来,各参演院团非常投入、非常认真,但又都注重简朴排戏,没有出现烧钱式的大制作,这是很可喜的现象。比如华中农业大学参演的话剧《牵挂》,据说只花了3万元钱,充分体现了节俭办节的宗旨。其实,剧目要多下基层、多到群众中去演出,就根本不能讲究大制作。
记者:从参演剧目来看,您怎么评价湖北地方戏曲的发展现状?
徐培成:从目前参演剧目来看,主题都是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都瞄准了湖北人杰地灵的本土人物、本土故事,宣传家乡、赞美家乡、热爱家乡。源远流长的楚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地方戏曲注重充分挖掘本地优秀文化资源,比如黄梅戏《活字毕昇》、南剧《拼命书记》等,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所具有的净化观众心灵、提高民族素质、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功效。
戏曲需要养眼、养心,希望我们的参演剧目今后更加注重演出质量,朝着艺术精致化、精美化、精品化的方向进一步努力。
记者:对中国戏曲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期待?
徐培成: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我认为中国戏曲发展的春天又来了。中国戏曲的诞生、发展过程,本身就承担着宣扬优秀传统道德的功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我今年68岁,从7岁开始学戏,这辈子演了100多出京剧、评剧等,近8年来受邀在各地观看了3000多台戏,我感到:中国戏曲艺术从来跟人民一条心,跟党一条心。
今日看点
19:30小戏汉剧《腊妹回家》黄鹤戏楼
19:30山二黄《爹爹你挂墙头》黄鹤戏楼
19:30通城花鼓小戏《寡妇相亲》黄鹤戏楼
19:30堂戏小戏《送寒衣》黄鹤戏楼
《醉飘香》演出现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