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筆下的孔乙已,用淮剧形式来演绎是什么模样?3月6日由上海淮剧团 青年剧作家管燕草编剧的小剧场淮剧《孔乙已》亮相@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头带毡帽,喝着绍兴酒,口咬茴香豆,唱起江淮调,别有一番浓浓风。
步出天蟾逸夫舞台的一刻,淮剧《孔乙己》的清新气息依然回旋,挥之不去,淮韵淮音淮情盎然。
一赞,创新形式,勇于探索。鲁迅的原著仅2800余字,舞台上70分钟的演出里,故事情节层层推进,平铺中蕴高潮,高潮中却又耐人寻味,生动而深刻表现了辛亥革命前孔乙己作为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的复杂性格和悲惨人生。鲜活、紧凑、时尚,第一次以小剧场形式的淮剧文人戏,令人耳目一新。
二赞,青春气息,满台生辉。整台阵容中,上海淮剧团“90后”青年演员占绝大多数,使得全剧显得年轻而有活力。尤其值得一提的,饰演孔乙己的高挺,既是主演,又是导演,对角色的理解与演绎更到位、更深入。糅合京剧的表演技巧,巧妙地运用戏曲中倒插虎、抢背、滚背等动作,呈现了角色一生受人嘲笑一生得不到人间温暖的悲惨遭遇。
三赞,开阔理解,回味隽永。“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是原小说的最后一句结语。舞台上,没有直接去表现孔乙己的死,而是从当代人的视角去理解角色的命运。演员高挺设计了孔乙己从驼背瘸腿走路到慢慢挺起腰板竭力向前迈步的形象,表现文人骨子里追求梦想的坚韧信念,让舞台下千万个“孔乙己”去解读剧中人后来的命运。
四赞,曲调柔美,张力无限。在淮剧舞台上,《孔乙己》是第一次表现浙江绍兴的人文戏,全剧唱腔吸收融合了江南水乡特有的优雅婉转风情,是一出有越剧味的新淮剧,特别能吸引年轻的观众。如果能结合“高雅艺术进学校”活动,《孔乙己》的通俗易懂,可以成为教材的活报剧,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了解走进淮剧。作者:王威廉 摄影:祖忠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