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沪剧、滑稽戏,上海的三大地方剧种,先后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月,三个剧种各自有重量级的演出和活动登台亮相。先是上海淮剧团的镇团之作《金龙与蜉蝣》将于本周末在美琪复演;继而是历时10天的宝山沪剧团建团60周年暨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从艺70周年活动在逸夫舞台隆重展开;上海人民滑稽剧团30周年团庆也会在岁末年初热热闹闹地登台。
庆生的庆生,复演的复演,虽然三大重头演出活动看似热闹纷呈,但不可否认的是,三个“非遗”剧种却日益处在社会文化的边缘状态,而演出活动的三个剧团也都各自有着难言的艰辛。上海淮剧团是沪上唯一的淮剧剧团,如果不是《金龙与蜉蝣》,剧团险些遭遇被驱出上海的命运;而宝山沪剧团和人民滑稽剧团都是各自剧种的区级剧团,虽然分别由华雯和王汝刚两位明星演员领衔,却仍然不可避免地处于弱势群体的状态。在这个热闹喜庆的12月,在关注他们的演出和活动的同时,关注他们剧种和剧团的命运,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事情。而三大剧团的掌门人也向早报记者透露了他们各自的心声。
梁伟平:
很怀念《金龙与蜉蝣》的时代
《金龙与蜉蝣》不仅是淮剧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对于中国戏曲舞台也是影响深远,更重要的是,它曾经改变了上海淮剧团的命运。虽然时隔15年,在即将复演该剧的时候谈及于此,当年的三位主演梁伟平、何双林和马秀英依然唏嘘感慨:“这个戏,对于我们这个剧种,对于我们剧团,意义实在太大了!”
《金龙与蜉蝣》创作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该剧的编剧罗怀臻、导演郭晓男甚至舞美韩生和灯光尹天夫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但《金龙与蜉蝣》却用“石破天惊”的舞台呈现震惊了剧坛,并救活了濒临灭绝的淮剧这一地方剧种,被誉为“十几年探索性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15年来,该剧先后获得了文华新剧目奖、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宝钢高雅艺术作品奖等各类褒奖43项。所有的主创都成为如今戏剧界的行业翘楚。
15年过去,淮剧虽然在上海留了下来,生存环境却没有太大的改变。观众层次较低,票价收入不高,成为淮剧生存的致命瓶颈,即使留下了中国戏曲史上都可称为经典的《金龙与蜉蝣》,即使15年上海淮剧团始终在孜孜探索“都市新淮剧”的发展之路,但前路依旧艰辛。扮演金龙的淮剧表演艺术家何双林现在经常在各地导演戏曲,他无奈地感叹,“我们剧团现在复排这出戏,主演也就是70元一场演出费,但是我去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导戏,他们的龙套演员就有400元。”
当年扮演蜉蝣的梁伟平凭借此剧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的戏剧表演奖,如今也已经是上海淮剧团团长,但执掌着偌大的淮剧团,梁伟平冷暖自知,他只是感慨说:“很怀念《金龙与蜉蝣》的时代。”
虽然淮剧团生存艰难,但剧团却始终富有突围的精神。此次《金龙与蜉蝣》复演,完整保留了原来的版本,按照大家的说法,“因为原版太经典,所有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所以修改余地几乎为零。”不同的只是,全剧的演员采用了以老带新的方式,戏的前半场由青年演员张华和邱东海担纲,后半场则何双林、梁伟平、马秀英等原班人马悉数上场。尤其是77岁的马秀英依然宝刀不老,让大家颇为佩服。
梁伟平说,这次复演距离上次已经时隔四年,最高兴的事情是终于有小蜉蝣接上了班。而淮剧团也计划让《金龙与蜉蝣》排出青春版,让剧团的金字招牌一代一代传下去。而让这出经典能够有更多的演出机会,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望。
华雯:虽然剧团只有13人
但要唱出300人的效果
但凡去过宝山沪剧团的人,几乎没有不被其排练条件之艰苦震惊的。小小的排练厅基本就是一个简陋的仓库,因为屋顶破败全是漏洞,晚上在里面排戏可以望得见天上的星星;在露天场地制作布景道具;整个团的在编人员只有13个,剧团每年极少在市区剧场露面,但每年100场的演出任务只要半年就能完成……
作为上海建团最早的沪剧专业团体,也是仅存的两个区级沪剧团之一,宝山沪剧团即将迎来60岁的生日,而剧团前身勤艺沪剧团的创办者、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也正值从艺70周年纪念。在10天的庆祝活动中,剧团一下子推出了《茶花女》《宝华春秋》两台大戏和一个祝贺专场共5场演出,剧目的艺术质量让很多专家都感到惊叹,而更让他们感到不易的事是,所有这些事情,几乎都是剧团团长、梅花奖演员华雯带着她只有13个编制的剧团,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状况下干出来的。
虽然条件艰苦,剧团的生存也一直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但生性倔强的华雯却始终坚持在这个阵地,“我们团现在编制人员只有13个,明年还有几位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无论是《茶花女》还是《宝华春秋》,我们的演出阵容还是很坚实的。就拿乐队来说,我们团里的乐队成员只有4名,这次为了《茶花女》,特别组编了31人的大乐队,一定要给观众专业的享受。”
宝山沪剧团的团庆震动了不少圈内人士,和华雯同属“五朵金花”的茅善玉、马莉莉、陈瑜和陈甦萍都将来捧场。而华雯对此更是笑着说,“现在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排练厅已经修好了屋顶,装上了空调,‘很嗲’了。所以我们团里的演职人员都憋着一股子劲,不是说我们只有13个编制就追求13个人的艺术,我们要用13个人的力量做出300个人的效果。”
王汝刚:
希望更多年轻人走进滑稽剧场
相比宝山沪剧团,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生存状况要好上很多。但同为区级剧团,人滑也需要走“自给自足”的生存之路,个中艰辛自然不少。好在人滑的演员个个知名,王汝刚、李九松、徐双飞、毛猛达、沈荣海、张小玲,无一不是上海观众熟悉的明星人物。
正逢上海人民滑稽剧团30岁生日,为庆祝“而立之年”,人滑的这些笑星们将于本月中下旬在儿艺马兰花剧场推出数台传统和新创滑稽戏、曲艺专场。其中最让人期待的当属综艺电视晚会《我们的笑家庭》,晚会犹如人滑“全家福”,不但有滑稽表演艺术家杨华生和绿杨到场助阵,李九松、徐双飞等几代滑稽演员也将粉墨登场,重温建团三十年来的历程,展示众多精品剧目片段。关栋天、赵志刚、茅善玉、孙徐春、梁伟平等沪上戏曲界精英也将作为特邀嘉宾登台助兴。
此外,明年1月人滑还将推出一台以谈话类为主的节目《五代同堂说滑稽》,节目中杨华生、绿杨等将率人滑四代演员共同亮相,叙述建团初期那些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为展示剧团滑稽戏创作成果,滑稽经典名剧《72家房客》与原创作品《幸福指数》也将再度亮相舞台,展示老一辈艺术大师的艺术经典与当代滑稽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舞台探索。而两台获奖和传统的独角戏精粹系列也将是此次人滑团庆的重头戏。
在团庆30周年的时候,明星扎堆传统坚实的人滑也面临自身的忧虑。团长王汝刚说,和许多传统艺术形式一样,滑稽戏也面临着观众老化的问题。为此,在此次活动中,他们特别邀请了日本最大的喜剧娱乐公司吉本兴业来沪演出,而人滑也将考虑引进他们“新喜剧”的创作模式。
王汝刚介绍说,新喜剧早在50年前就在日本红极一时,这种喜剧形式往往取材自日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但以现代流行音乐和具有视觉冲击的多媒体包装,深受当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欢迎,“我们希望将新喜剧与滑稽戏做一个嫁接,将其进行本土化改造,除了带给老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记者 潘妤)
(摘自 《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