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我国淮剧史上首部彩色电影《腊月雷》,顺利通过电影局审查,年内将在全国公映。

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别人,是有着“淮剧皇帝”之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淮剧表演艺术家、泰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陈德林。

从15岁登台演出,陈德林从艺至今已有57年。这50多年,凭着对淮剧的一腔痴迷和热忱,他创立了陈派唱腔,开创了淮剧界“十生九陈”的新格局;他让泰州的淮剧大放异彩,改变了中国淮剧的“版图”,形成泰州陈派与江苏北派、上海南派三足鼎立之势。

“淮剧是我的生命,我就是为它而生的,能把淮剧唱好、演好,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陈德林感慨地说。

推陈出新


陈氏唱腔自成一派

淮剧从游唱到形成剧种已近百年,是苏北盐阜地区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戏曲之一。

出生于搬运工家庭的陈德林,从小受市井街头大小戏班的耳濡目染,深深地迷上了戏曲。1960年,十多岁的他正式跨入泰州戏校的大门,学起了淮剧。

从专业角度讲,陈德林的条件是不错的,嗓音不仅音域宽、爆发力强,且细腻多变,极富表现力,加上他善于学习和模仿,总能把一些淮剧名家如筱文艳、李玉花、徐桂芳、周筱芳、李少林等人的唱腔学得八九不离十。

然而,模仿不是艺术,因袭前人成不了大师。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艺迎来空前繁荣的时期,不少被禁锢了多年的艺术形式重新返回文艺舞台。恰在这时,陈德林也迎来了他戏曲生涯的转折点,获得赴上海淮剧团进修的机会,结识了当时淮剧界最具影响的旗舰性人物筱文艳。

“淮剧生旦唱腔的界限很明显,传统的生腔极为粗犷、单调,缺乏委婉。”陈德林决定大胆创新,拜筱文艳为师,尝试着将筱派旦角的女声唱法糅进自己的演唱中,增强生腔的叙事、抒情的气氛,注重唱腔旋律的美感。那时,他住在上海淮剧团的宿舍里,为了琢磨唱腔,他利用午休时间,把自己关到厕所,凭借周围的回音,感受唱法和共鸣。为练习发音,他坐到公共汽车上,无视车厢的喧闹,独自一遍又一遍地揣摩唱腔的每字每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2年举办的首届全国磁带大赛上,陈德林一举超越恩师筱文艳,创造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佳话。随后,陈德林在现代戏《爱情的审判》、传统戏《卖油郎与花魁女》、《刘贵成私访》中都对唱腔进行了自我个性化的设计,被业界称为 “陈氏唱法”,很多淮剧专业剧团的生角都喜欢向陈德林唱法靠拢,出现了“十生九陈”的现象。

视戏如命


手术6次不离戏台

满面红光、两眼有神,说话铿锵有力。你怎么也不会想到,陈德林曾经患过绝症,出过车祸,多次游走在生死边缘。

1996年,陈德林积劳成疾,被诊断为恶性膀胱瘤。当时医生建议陈德林摘除膀胱,这意味着他永远回不了舞台。“回不到舞台,我宁可不活。”当时才50出头的陈德林断然拒绝了医生的建议。

经过4个月痛苦的治疗,陈德林竟然出现在了第三届江苏省淮剧节上,浓浓的粉彩、厚重的戏服,将他虚弱的病体掩盖得严严实实,一上台精神抖擞,一下台虚汗直流。陈德林的妻子黄素萍在一旁心疼得直落泪。

1999年,陈德林在赴南京演出的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右手粉碎性骨折。“癌症都不能阻挡我,这场车祸更阻挡不了。”在出车祸的第三天,他就绑着钢板上台演出了,这一坚持就是8个月。

那段时间,陈德林因患病前后经历了6次手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演出场次不减反增,一天最多演过五场戏,一场三个小时,全天十五个小时,每年由他领衔主演的戏达到二百多场,是国家一级演员中演出场次最多的演员。

“观众的掌声是我治病的最好良药,一上台我就什么病、什么痛都没了,我要一直演下去。”凭借这份执着信念,陈德林的癌症竟然“奇迹”般地好了,至今没有复发。

一个心中装着淮剧、装着观众的人,艺术生命总能常青。1996年至2005年,陈德林的事业再攀高峰,先后出版音像制品300多种,获得白玉兰奖等各类重量级戏剧大奖数十次,其中淮剧《板桥应试》成为巅峰之作,斩获十多项大奖,他也因此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注重传承


筹拍电影留经典传世

即将在国内上映的淮剧电影《腊月雷》,不仅主演是陈德林,而且制片也是陈德林。

“其实电影拍摄并不难,只用了12天,关键筹备难,用了整整两年。”陈德林告诉记者。

2013年,接近古稀的陈德林萌生了拍淮剧电影的想法。“再好的演员也有谢幕的一天,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的代表性传承人,要趁还能唱、还能演,抓紧时间传承。然而戏剧是多形态的艺术,单单依靠磁带、CD传承是不够的,必须要拍成电视、电影才能更好地留存。而目前关于淮剧的电影仅有上世纪60年代筱文艳主演的一部黑白电影《女审》。”

拍电影并非易事,仅投入就需要600万元。尽管陈德林将自己的200多万元积蓄全部拿出,依然杯水车薪。为完成陈德林的这一夙愿,泰州市委、市政府,上海文化基金会,乃至戏迷纷纷鼎力相助,其中,一位画家戏迷不惜挥笔卖画来帮助陈德林筹措资金。

2015年11月,电影《腊月雷》正式开拍,陈德林全家总动员,将获得戏曲白玉兰奖、梅花奖的妻子及女儿、女婿全部拉进拍摄现场,确保将《腊月雷》拍成一部高质量、高规格的电影。

拍完电影,陈德林也没有闲着,他充分利用退休时间广收徒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他还到各大院校讲课,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剧文化,喜爱淮剧。

(摘自 《泰州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