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0年来,规模最大的江浙沪滑稽新人大赛日前在沪降下帷幕,钱懿、吴爱艺等12名滑稽新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竞争脱颖而出,这次大赛凝聚了滑稽界人气,展示了新世纪接班人的阵容,但也暴露了当前滑稽界的一个突出问题,滑稽演员大量复制搬演北方小品,受到电视小品影响,滑稽表演越来越"小品化"。

"不够滑稽",是大部分评委对此次比赛的鲜明印象。演员都很卖力,但是舞台效果不强,从参赛的近20多个滑稽段子来看,几乎有一半都是改编或移植北方小品,剧本大都是电视小品,演员只是把普通话改成上海话和江南方言。担任评委的有线戏剧频道总监周介安认为,滑稽向北方小品靠拢,剧本移植容易,但是滑稽艺术原汁原味的传统特色,却是无法"克隆"的。

一个普遍现象是,大部分参赛作品,都在追求"有眼泪的笑"。对此,有评委指出,滑稽的"小品化"和"正剧化"倾向,明显受到了近年电视晚会小品的影响,但是滑稽不同于小品喜剧表演,对说、学、唱、做有独特的要求,讲究各种招笑技巧,而北方小品大多主题都比较"正",许多演员无法把滑稽戏的"做"功用到戏剧小品中,移植得比较生硬。

去年,姚慕双等滑稽老艺人曾对滑稽表演日益电视化,导致本体特征迷失,表示了忧虑,他们告诫青年演员,不能放松滑稽基本功的训练,作为江南观众喜爱的艺术样式,滑稽历经王无能、江笑笑等几代艺人在舞台的磨砺,方有今天之天地。电视虽是传播滑稽的手段,但对滑稽艺术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沪上滑稽编导王辉荃则认为,新人"滑稽味道"不足,和创作滑坡有关,参加大赛虽有70多位"小滑稽",但是,原创作品寥寥可数,许多滑稽剧团忙于商业演出,新秀从找本子到合成排练,甚至做道具,都是自己完成,而由于创作停滞,新的脚本奇货可居,复制和克隆北派小品成了最便捷的手法,创新和突破更无从谈起。 文汇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