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

初识黄梅戏,是在孩提时代,偶尔在邻近乡村欣赏了一部黑白电影《天仙配》,为影片中七仙女哭天喊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那种悲痛欲绝的神态所感染,为她撒下了一捧同情的泪水。至今,七仙女甩着宽大的长袖,用手指质问苍天的印象仍留在脑海中。而此后,“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的黄梅戏歌曲《夫妻双双把家还》也就开始渐入脑海,在耳畔回旋不久,并开始学唱。(后来,才知道扮演七仙女的是黄梅戏大家严凤英。)

再遇

再遇黄梅戏,是在高考结束后,心情比较郁闷的时候。那天下午,随意拧开电视正好看到荧屏上一个全身缟素的美貌女子,手持一把银光闪闪的板斧,朝一口黑棺材走去。看到这幕阴森恐怖的天堂场景,还有一副黑棺材,还有一个大大的黑底白字的“奠”字,可把我吓了一跳!她要干什么?她的举动引起了我的好奇,再加上恐惧,我看了下去。

原来她是准备用斧子劈开那副棺材,劈开棺材干什么呢?可那名美貌女子却是又想劈棺材,又显得稍微有点犹豫,那把斧头也是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这时优美的旋律再度响起。多么熟悉的旋律,这就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调儿呀!这是黄梅戏?是!没错!而通过唱词,我也看懂了这美貌女子劈开棺材为的是要取出死者的脑髓,而死者竟然是她的丈夫!这令我吃惊不已。她取出丈夫的脑髓却是为了去救刚刚结识的另一个她所喜欢的男人——齐王孙。这在现代尚不可思议,更何况在封建等级森严的古代,丈夫尸骨未寒,就要取他的脑髓,真是成何体统?而当她劈开棺材时,里面却空无一人!

这个故事,我后来才知道是取自“三言二拍”里《警世通言》第二卷《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个不见了的死者,就是美貌女子(剧中叫田氏)的丈夫庄周,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有“庄周梦蝶”这一说法。而田氏的新欢齐王孙,也正是庄子为了考验妻子所假扮的。
而后来我又知道俏丽的田氏的扮演者就是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马兰,并且进而得知马兰即是著名学者余秋雨的妻子时,我又想:不知余大学者看到此出戏时会作何感想?

迷恋

我真正喜欢黄梅戏是在1995年。那是因为喜欢一个人,因为喜欢她而真正对黄梅戏着迷,也许爱屋及乌吧,这个人就是韩再芬。

95年春,偶尔打开电视,屏幕上显示出一行字“仅以此片献给全国的妇女们”。“妇女”两字吸引了我,就有了看一看的冲动和兴趣。紧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俏女子,黄梅戏片头曲响起,黄梅戏唱曲如一股清风吹入我的耳边。我心中的那根情弦被拨动了。原来,正在播出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孟丽君》第一集。孟丽君的扮演者正是韩再芬,这一看即一发不可收拾。我每天饭也顾不得吃,连刚满半岁的小孩也盼她快快入睡,我好过过看韩再芬戏的瘾。韩再芬扮演的孟丽君不但俏丽端庄,光彩照人,而且机智灵敏、温雅大方,她的感情诸如对父亲的爱、对心上人的爱,却从她的一举手一投足中流露出来,那么贴切、自然,那么恰到好处、惟妙惟肖。似娇似羞,如嗔如怨,尤其是演到游皇林苑,皇帝欲对她动手动脚时,她遇事不惊,处事不慌,镇定自若地将险情一一排除。而且她的唱腔那么优美动听,我深深地被韩再芬折服了。从此,我迷上了韩再芬,爱上了黄梅戏。此后,我还看过她主演的《女驸马》《郑小姣》,以及电视剧《清明上河图》等。

我成为韩再芬的铁杆粉丝,开始到处寻觅她的踪迹:从书店找她的磁带、从商场找她的光盘……一旦春节晚会或其他节目里有她的影子,我就目不转睛地欣赏个够。而且在家时一有空就模仿韩再芬《女附马》里的唱腔,唱了一遍又一遍。现在就连我的女儿也会对外人说:“妈妈喜欢黄梅戏的那女的,比喜欢我还厉害。”

“怎么会呢,妈妈还是喜欢你,不过,女儿,你还长得真有几分像她哩!”女儿反驳道:“怕你是想她想疯了吧!”果真如此吗?!

(孟素 作者单位:文水县人民法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