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埋单”解决人才匮乏
今年秋天,湖北省黄梅县为传承、发展黄梅戏而采取的两大举措受到民众好评:一是县政府“掏钱”将招录的30名黄梅戏表演学员送到安徽黄梅戏学校学习;二是全县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黄梅戏课程。
2006年5月,黄梅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北省黄梅县县剧院副院长周洪年入选首批非遗黄梅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梅戏的传承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为了解决人才培养问题,今年3月底,该县黄梅戏表演艺术专业学员招收工作正式启动。
笔者从黄梅县招生办了解到,这次招收的学员男、女生各15名,年龄在12岁至16岁,戏曲表演天赋特别好且有一定艺术表演基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生源主要来自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的在校中小学学生,重点是黄梅县在校中小学学生。
据负责招生的老师介绍,此次培养通过委托黄梅戏学校开办“黄梅县黄梅戏表演艺术专业学员班”进行,学制4年,在黄梅戏学校学习3年(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在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实习半年(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
9月1日,从2万多名学生中招收的30名学员来到安徽黄梅戏学校进行专业学习。这批学员的学杂费全部由黄梅县政府“埋单”,毕业后择优聘用为县黄梅戏剧院演员。该县表示:“黄梅戏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一直很严重,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黄梅戏学校:期待破茧成蝶
黄梅县对黄梅戏的传承充满了期待。然而,2007年,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培养黄梅戏专业人才为主的院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的黄梅戏学校却眼看就要办不下去了。
黄梅戏学校开设有黄梅戏表演、音乐、美术、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杂技六大专业。其中,黄梅戏表演是全国唯一特色传统专业。全国一线黄梅戏演员80%以上毕业于这所学校。然而,学校长期以来存在师生教学、生活条件艰苦,学校经费入不敷出,设施严重老化、短缺等困难。
潘文格曾是安徽省黄梅戏十佳演员,2006年,他辞去安庆市黄梅戏三团业务团长职务,回母校任教。据他介绍,学校连道具刀、枪也不敢让学生多用,下课就收回,学戏讲究拳不离手,没道具练习,基本功怎么会好?在招生方面,当年是百里挑一选学生,现在只要不是残疾人就可以招收进来。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唱腔班的学生有的五音不全,可学校为了生存,只能这样。
而黄梅戏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黄新民也证实,因学校硬件太差,每年有20%左右的新生被家长领回,中途退学的也不少,包括一些很好的艺术苗子。学校方面为了有经费保运转,只能不顾生源质量拼命扩大招生。
面对招生窘境,为了突破中专层次教育的局限,学校实行就业和升学两条线的培养模式。首先,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和推介,建立和扩大就业基地。中国雨润集团、黄山国际大酒店、湖北黄梅县和谐艺术团、芜湖舞韵艺术团等国内十几家大中型企业和学校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办学,并向品学兼优、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奖学金,保证合格毕业生 100% 就业,解除考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此外,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迈进重点大学艺术专业的殿堂,学校非常重视文化课教学,专门开办艺术高考班,充分满足学生升学的愿望。
针对老校区硬件设施的不足,2008年,学校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占地180亩,地处安庆市风光旖旎的大龙山麓,毗邻安庆大学、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今年8月12日,安徽黄梅戏学校新校区办公大楼举行了封顶仪式,这也标志着该校正向现代化学校迈进。而此次两省黄梅戏人才的合作培养,也给学校的生源质量和今后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希望。
黄梅戏普及教育遇难题
除了黄梅戏学校的专业教学,此前,安庆市文化、教育部门还决定,让黄梅戏走进校园,普及黄梅戏教育。安庆市教育局江兴代局长说,安庆将黄梅戏学习纳入到中学的学分考核中,“学会3段黄梅戏可以得2个学分”。
江兴代说:“近年来,安庆市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中专院校等,均推出了黄梅戏学习班。特别是一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因会唱一曲黄梅戏,在找工作时都格外受青睐。”
然而,黄梅戏进校园并非一帆风顺。学生对黄梅戏没兴趣是一大障碍,“周杰伦是我的偶像,我永远不会去爱董永。”安庆市七中的学生宋明明的这句话,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她说,虽然爷爷奶奶对《天仙配》“一往情深”,但她一看到电视上播放这些就会换台。
安庆市民江家斌说,一些学生家长由于对黄梅戏有着深厚感情,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将这份特殊的情感维系下去。“这对平素迷恋流行歌曲的中小学生来说,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黄梅戏教育不是为了把学生变成‘票友’,不能看做特长教育。”安庆市高琦小学的一位徐姓老师表示,中小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传统戏曲兴趣不大,可能是因为接触太少,并不见得就是排斥。不过,这位老师也认为,不是每个学生对黄梅戏都有兴趣,而且唱黄梅戏对学生的身体条件、文化底蕴还有一定要求。黄梅戏进校园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对中国传统艺术接触少、了解不足的问题。
安庆市文化局文艺科的李光南科长认为,孩子们能否了解并喜爱黄梅戏,关键看教师。安庆七中的一位老师坦言,现在学校里的一些音乐教师唱起黄梅戏来还不如“票友”专业。当师资成为一道坎儿的时候,学校只得从专业剧团请来专业老师教学生。“如果仅仅请专家临时讲授几堂课,那是远远不够的。”李光南说,隔行如隔山,很多学校的音乐老师大多只能讲一些黄梅戏理论知识,教师培训成了黄梅戏进校园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兴代表示,在教学中尊重孩子们的兴趣,要以引导为主,不能让黄梅戏成为孩子们的负担。因此,编写一本中小学生喜爱的现代黄梅戏乡土教材十分必要。“师资我觉得可通过培训逐年解决,只要教材编好了,老师按书上的知识来教,学生听唱片欣赏,跟着唱片学唱就行。”江兴代说,眼下的问题是义务教育严禁乱收费,而乡土教材又不能免费,这也是黄梅戏进校园面临的一个方面的尴尬。
当然,专家认为,传统艺术普及教育的难处并不仅仅存在于黄梅戏这一个剧种,而是大部分地方剧种遇到的“通病”。如何解决,尚需更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