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梅戏后继无人?新老两代黄梅戏艺术家吴亚玲和徐君对此并不担心。
吴、徐都是安徽省政协委员,她们27日在省两会上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为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黄梅戏一直推陈出新,大胆启用新秀,80后的青年演员已成为舞台的主角。
黄梅戏有“中国的乡村音乐”之称,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该剧种唱腔委婉,语言通俗。中国各地如今仍保留着众多古老的地方剧种,它们或因缺乏传人、或因无人资助,正面临失传的困境。安徽的艺术家,正试图让黄梅戏摆脱这种命运。
今年52岁的吴亚玲介绍说,黄梅戏跟中国其它剧种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受地域的限制和约束,南方人喜欢,北方人也喜欢,到了国外人家还是喜欢。无论在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还是澳大利亚,黄梅戏的观众都很多。“可以很自豪地说,黄梅戏的戏迷遍及世界各地”。
吴是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她的走红就得益于剧团敢于大胆启用新人。1981年,黄梅戏时隔四十多年来首次走出内地,赴香港演出。这次机会让刚走出校门的吴亚玲一炮而红。
安徽黄梅戏剧院今年又新进50名年轻演员,每年都有新剧目推出。如与澳门合作的黄梅戏3D舞台剧“牛郎织女”,黄梅戏新编舞台“小乔初嫁”,“徽州往事”,“寂寞汉卿等新编剧目,都受到年轻观众的认可。
青年艺术家徐君曾多次随团赴俄罗斯以及台湾等地访演。徐君说,在海外活跃着很多黄梅戏剧社,有华人资深票友在那边教学。而美国票友是最多的,尤其是华人社区,他们自己教黄梅戏,自筹资金去学戏。有的甚至自己拿出钱来排戏。
徐君回忆说,有个谭女士,是美国华人,她到安徽来了好多次了,排了一出大戏,自己拿钱,自己请老师、买服装、拍成VCD带回去,让美国人和当地华人观看。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表示,黄梅戏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通过影片和唱片传播到香港,曾引起热烈的反应。
韩再芬说,当青年演员们成长起来,我们可以共同、交错地发展。让他们成为‘金字招牌’,培养一代又一代戏曲人才。
新剧的开发、新人的涌现,黄梅戏不仅在中国重焕生机,更漂洋过海,在异国的土壤萌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