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就迎来两大开心事:

头一桩来自最新消息:由该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黄梅戏舞台剧《风雨丽人行》入选了2011—2012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1月4日,剧院掌门人蒋建国刚刚去北京领回了这个大奖。

第二件,省黄人筹备已久的“天仙配大舞台”终于在金大地1912火爆开锣,另一项隆重活动——安徽梅花奖艺术团揭牌仪式也在此同时举行,作为多年来影响深远的“天仙配茶戏楼”的延伸舞台,省城人从此又多了一个欣赏黄梅戏的好去处。

“老剧团”创造奇迹

记者所说的这个老剧团就是严凤英、王少舫等黄梅戏艺术大师当年所在的剧团,现名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业内人习惯简称为“省黄”。

当年严凤英、王少舫等黄梅戏艺术大师们就是从这里横空出世、名播天下的。之后又有至今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的老艺术家黄新德以及马兰等“黄梅戏五朵金花”。《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红罗帕》、《江姐》、《春香传》、《孟姜女》、《红楼梦》等等都是该剧院名驰海内外的经典保留剧目。

有意思的是,几十年来,该剧院一直没有挪窝,至今还呆在桐城路赤澜桥头那个老地方,仿佛是为了对应黄梅戏老段子里“我家住在大桥头”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唱词。

关键词之一“老剧团”其实一点儿也不显“老”。无论是沿途墙上长期悬挂的大量精美剧照,还是“天仙配茶戏楼”所在的那个古雅又时尚的门楼,无论是小剧场内部的设施,还是新辟出的电影院不断更新的海报,都会感受到紧贴时代的新潮气息,充满朝气,青春靓丽。剧院不仅有以上例举的众多保留剧目,还有《无事生非》、《啼笔因缘》、《墙头马上》、《红丝错》、《风雨丽人行》、《长恨歌》、《逆火》、《雷雨》、《风尘女画家》、《喜荣归》、《六尺巷》等收获了各种荣誉的大戏小戏。查看一下该剧院的资料会发现,几十年下来,他们创作、改编、演出的剧目已累计达到数百部之多。

另一个关键词“精品”指的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入选剧目。

省黄到目前为止已有两部剧作入选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分别是: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大型黄梅戏舞台剧《雷雨》(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原创剧目《风雨丽人行》(2011—2012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

这里须说明颁给戏剧类的国家级大奖种类并不太多,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则少而又少,该项目由文化部、财政部于2002年共同启动,先是每年入选十部作品,近年增加到每年十五部。所以到目前为止,全国所有的艺术团体加在一起,入选这个精品库的剧目总共才100来部,能够进入这个精品库可算得艺术类院团的最高荣誉了。

一般来说,一个艺术院团能有一部作品入选已是极不容易,有两部入选的更是凤毛麟角,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在短短的四年之内有两部作品入选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到目前为止,这是安徽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艺术院团,也是黄梅戏院团中唯一一个有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库的剧院。

如“风”似“雷”大满贯

《风雨丽人行》入选精品库并非偶然,该剧经过了多年打磨和市场检验,之前早已捧回过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而在演出走市场较为艰难的2013年,省黄却格外强势地斩获了各类重量级大奖,其中早已入选精品库的《雷雨》又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捧回了文华优秀剧目奖,个人奖更有扮演繁漪的吴亚玲摘得文华表演奖,扮演四凤的何云被评为优秀演员奖。另还有作曲奖颁给了该剧的作曲、老前辈时白林,王向明获得导演奖。加上此前不久的第六届巴黎中国戏曲节上,省黄的参演剧目《女驸马》还捧回了“评委会特别奖”,主演孙娟获得了难得的“最佳女演员奖”。

另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荣誉是:进入了国家文化部“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只有39名成员的名单。进入这个名单实非易事,它有硬性的评估指标,要从剧目生产、队伍建设、演出经营、基础设备设施与经费、院团管理五个方面打分。

如果统计一下剧院其他剧目捧回的所有奖项,到目前为止已没有什么遗漏,好一个如“风”似“雷”的“大满贯”。

对此,蒋建国持以一贯的低调和清醒,他说,获奖只是结果,却绝不是目的。

排戏演戏的目的永远是拓展黄梅戏的观众群,让戏曲更有生命力。

他告诉记者,省黄梅戏剧院能有今天的局面,一方面归功于他们拥有优良的传统,而最关键的在于建立一个良性的管理机制,要保证最大程度地培养人才,推出好戏,以利于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关注黄梅戏。

为此,他们建立了一整套的剧目生产规划,简言之为演一批,改一批,创一批。

演一批是指剧院有一批长演不衰的经典保留剧目,如《天仙配》、《女驸马》等,做到年年演,处处演。改是指改编名著或修改现有的基础扎实的剧目,如该剧院成功改编的莎士比亚剧目《无事生非》,曹雪芹的《红楼梦》,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元代白朴的《墙头马上》,曹禺的《雷雨》等;修改、复排《风尘女画家》,移植《红丝错》,运用3D技术重新打造《牛郎织女》。新创作的剧目更多,经过反复打磨的《风雨丽人行》即是最成功的一例。另有《大眼睛的期盼》、《知心村官》、《回民湾》、《六尺巷》、《逆火》、《徽商胡雪岩》、《安徽好人》系列等一批大戏小戏。眼下,剧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剧目生产,一部新剧已进入紧锣密鼓的排练当中。

“不以获奖为目的,不说大话,不把精品口口声声挂在嘴上,但心中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切忌昙花一现的短视,把观众放在心上,把时代看在眼中,多考虑当今观众的感受,尝试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融合到舞台上,并严格按照艺术规律排好每一部作品,尽可能在舞台上少留遗憾。”

记者笑问:这是你们的誓言吗?

蒋建国也笑出来:这是我们的追求。

人才培养方面,蒋建国有自己的思路。反思过去“水落石出”的人才政策,他希望剧院的人才培养机制能达到“水涨船高”的效果,不以忽视一批人来突出一个人,那样不利于剧院长久的发展,也不利于剧种的繁荣,所以全面人才培养是剧院近年考虑最多也是实施最具体的一面,尽量使每个人发挥所长,选送人才去高等戏剧院校进修,尽可能让优秀演员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如几年前就以小梅花艺术团排了《大眼睛的期盼》和青春版《红楼梦》,去年排出的青春版《天仙配》以及眼下正在排练的新剧目,都是让青年演员挑大梁。

黄梅戏唱腔婉转,历来以表现儿女情长见长,而省黄胜出的一《风》一《雷》两剧则突破了这一框框,《风雨丽人行》虽然表现的也是女性之间的生死友情,却充满豪侠英雄之气,《雷雨》则更是探入到幽暗的人性深处,表达了对光明的追求。这样的题材开拓为黄梅戏吹进了一股强劲理性的风,使之不再局限于田野或闺房,这是令人欣喜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