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七年前的“老戏”,换上年轻的演员、换上小剧场黄梅戏的表演形式,重新被搬上舞台,结果会是怎样?8月20日晚,再芬黄梅公馆里,青春版小剧场黄梅戏《浮生六记》登台亮相,演绎一段似幻似真的悲喜爱情故事,也演绎黄梅戏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传承!

“手把手教”完成“盘活移植”

流年里康乾盛世,红尘中财色情痴。同渡在夜海花船,演一段《浮生六记》……

8月20日晚上8点,帷幕拉开,痴情文人“沈复”遇见心念之人“芸娘”的故事娓娓道来。

《浮生六记》这部由同名京剧改编而成的黄梅戏,早在2012年就被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搬上舞台,由国家一级演员刘国平、吴美莲担任主演。而七年之后,再排《浮生六记》,剧院启用了四位年轻“老练”的90后演员——余平、马腾、周海峰、魏广。而刘国平、吴美莲则变成了幕后指导老师。

“手把手教!”回忆起排练过程,“沈复”的扮演者马腾告诉记者,他以前主攻小生,而这个戏需要在老生与小生中转换角色,少年“沈复”与中年“沈复”,两种表演状态截然不同,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初次演出,最多的还是模仿,等场次演多了以后,会慢慢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马腾说。

“最初这个剧目的唱腔是为吴老师量身定制的,我对其中很多运腔都不够灵敏,难于掌控,吴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一遍遍示范,一点点改正。”“芸娘”余平说。

手把手地教,是为了尽量“不走形”地完成对整个戏的“移植”。在刘国平看来,一个好的剧目想要流传下去,就是需要一拨“老演员”把他们演出的经验、个人的感悟说给年轻的演员,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同时更好地保留这部剧初创时候的模样。“现在是先把大路子不变形地套下来,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创作。”刘国平说。

“以戏传人、以师带徒,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黄梅戏。”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副院长李萍说。

创新!

打造小剧场黄梅戏

这是怎样一场黄梅戏?

在本就小的剧场,一开场,两名演员径直走到观众席中间,和大家用英文打招呼、握手;一个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四个演员全程不下台,撑起整场戏……

这便是不同于大戏的小剧场黄梅戏。

“小剧场既能在台上锻炼演员,又能让观众更近距离地欣赏整部戏,我们想做这样的尝试,再芬黄梅公馆就是我们‘实验室’。”李萍告诉记者,在《浮生六记》的表演中,演员会在观众席里走来走去,观众会有与演员一起表演的感觉,这就是他们的创新。“和其他小剧场戏有所同,也有所不同。”李萍说。

而在再芬黄梅公馆这个“实验室”里,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在不断探索小剧场戏曲、中型黄梅剧、厅堂版戏曲等多种形式的表演,不断丰富黄梅戏舞台形式,向“天天打猪草,夜夜闹花灯”告别。“黄梅戏的承载能力非常强,有充分的创新空间……黄梅戏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留住老戏迷,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刘国平说。

据了解,8月20日至8月24日,《浮生六记》在再芬黄梅公馆连演五天,此后,还有中型剧《途中》、厅堂版黄梅戏《女驸马》接力。《浮生六记》还将于国庆假期在“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上精彩呈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