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晚,缘起于“六尺巷”的新创黄梅戏《大清名相》在洪山礼堂上演。来自黄梅戏故乡的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给喜爱黄梅戏的湖北人带来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廉政大戏。
六尺巷,安庆桐城一条宽六尺、长不足百米的小巷。巷口一块巨石上,刻着清朝宰相张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当年,桐城吴家与张家为了一块宅地争执不休,张家人向在京城当宰相的张英求助,谁料想,张英的态度很明朗——让!一个“让”字化解了矛盾,两家互相感化,合修了一条巷子,后人称其为“六尺巷”。
六尺巷讲的是张英的故事,而六尺巷里走出来一位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也是清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就是张英之子,即《大清名相》的主角。全剧从六尺巷家风说起,讲述了张廷玉为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在丧子之痛下不惜让出阁揆,甚至被收回配享太庙这一至高荣誉也要跟朝廷贪腐集团斗争到底的故事。
这是一部和传统黄梅戏截然不同的黄梅戏。传统黄梅戏,大都以家长里短、男欢女爱为主要内容,以官场斗争和整肃吏治等为主要题材的剧作十分少见;传统黄梅戏,多以女性旦角为主角,而这部剧以男性为主角,是老生主演的历史正剧。新创黄梅戏,湖北观众能接受吗?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途基本没有观众离场,当剧情进入高潮,台下总会响起热烈的掌声。汉口老戏迷王由美说:“这和我以前看的黄梅戏的确很不一样,很新鲜。”
剧中,张廷玉有“三让”:其子张若松升为内阁学士,张廷玉抱病向乾隆帝进言,认为父子同在内阁,于社稷不利,应该给别的栋梁之才让路,是为谦让。张廷玉77岁生日那天,张若松借来一幅古画,且待临摹之后归还,谁料古画中夹杂着银票礼单,张廷玉带着儿子,挨家挨户连夜退礼,是为廉让。在张廷玉为乾隆朝惩贪肃吏立下汗马功劳后,为了平息乱象,稳住朝局,执意让贤还乡,更重要的是让出了一生殊荣——太庙配享,是为智让。
许多观众走出剧场后感叹,戏中虽讲大清名相,但其中坦荡做人、清白为官的主题,永不过时。(记者 方琳)
(摘自 《湖北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