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出自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段今晚(6日)在保利乌兰恰特大剧院开演。
与昆曲、京剧等老牌全国性大剧种相比,黄梅戏的发展历史显得短暂而平凡,表演体系也远不如京、昆那样完备。但它正是凭借晚出而博取众剧种之长,从民间小调逐渐发展成中国五大剧种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借助电影电视等新媒体,黄梅戏不仅传唱南北,更飘声海外,俨然成为中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最为耀眼的明星,多年在央视有关收视率调查中高居榜首。上世纪90年代,戏曲市场开始滑坡,去剧院听戏看戏的观众群日益萎缩,黄梅戏也因此受到影响,不少艺人选择转行。近年来,黄梅戏人才流失严重,创作者不愿去苦心经营一个好本子。“如何吸引住观众日益发展、变化的眼光”对黄梅戏艺术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考验。考虑到不少人对戏曲都有“节奏慢、时代远、故事情节单一”的印象,此次演出团体马鞍山市艺术剧院黄梅剧团创作剧本时嵌入现代艺术元素,让观众跟着情节走,看着过瘾,听得舒心。“剧目在保留了最精华的故事人物和唱腔,同时也让年轻观众更加接受。”保利剧院业务负责人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