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看戏只是关注舞台中央演员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舞台背后那些导演、乐队、舞美等幕后工作者,他们对戏曲所做出的贡献与演员演出的成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敬爱的周总理曾经亲切的称他们为幕后英雄。所以最近整理一些有关导演、作曲、编剧、化妆等戏剧工作者的流水,作为戏迷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与敬意!
记得黄梅戏越剧戏迷俱乐部刚刚成立的时间,二胡、高胡、笛子、扬琴、月琴、古筝、琵琶都有业余爱好者参与,唯独缺少至关重要的司鼓,我们戏迷经常说要是有一个“鼓点”引导者就不会经常唱跑调了……所以每当看戏曲碟片时总要关注一下司鼓的演奏者,这样就知道了黄梅戏著名司鼓演奏家王文龙老师(河南省豫剧二团的著名司鼓石振虎老师就是这样认识的,虽然经常现场看二团的戏并且与很多演员都很熟悉,但是一直对石振虎老师却很陌生,汗颜一下)。机缘巧合,在合肥与朋友聊起黄梅戏乐队时就聊到了王文龙老师,朋友说与王老师很熟悉并且带我去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拜访一下王文龙老师,当时心中有点忐忑,毕竟对王老师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经常在黄梅戏碟片序幕中看到王文龙老师的名字,陌生的是甚至连王文龙老师的照片都没有看到过……朋友告诉我王文龙老师人特别好与他聊聊当年很多的戏曲往事也是一次很好的戏曲资料积累与知识学习。
王文龙老师很亲切谦和,聊天得知他的哥哥就是黄梅戏著名作曲家王文治先生,黄梅戏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就是王文治与时白林共同合作作曲的。同时聊到了很多司鼓的专业性的知识,我虽然不是很懂但是经过王老的介绍讲解还是能领会一点的。王老讲到安徽省黄梅戏戏剧团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由严凤英主演的《女驸马》电影时,王老与同在上海拍摄电影的湖南湘剧团的同仁有了很多交流,当时王老想不起了那部湘剧电影的名字,对于特别喜欢戏曲电影的我脱口说出了湘剧《生死牌》,王老说就是这部电影同时特别惊讶与欣喜并赞誉我这么年轻涉猎这么广真是难得!惭愧的说了只是喜欢所以就记住了……王老讲到湘剧《生死牌》中有一段打击乐技巧特别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果可以用到黄梅戏当中也是一次借鉴与创造了,王老把这个想法给当时湘剧团的打鼓佬请教了一下,当时那位司鼓老师也是特别的乐意帮助回团不久就给王老寄来了那段打击乐谱,王老提起来这件事依然很感谢那位司鼓老师,王老把这段打击乐经过整理运用到《罗帕记》“逼休归府”当中效果奇佳深并深受专家与观众好评,自此黄梅戏也有了只用打击乐伴奏演员清唱的先例!王老还讲到如果不是文革黄梅戏《罗帕记》也会拍摄为电影了,当时周总理与陈毅副总理下达任务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拍摄电影《牛郎织女》与《槐荫记》时曾讲到黄梅戏在香港、澳门等东南亚一带非常受欢迎,要求黄梅戏剧团每年至少拍摄一部黄梅戏电影的计划,如果不是文革而紧接着排上日程的就是《罗帕记》……讲到文革、讲到严凤英的含冤离世、讲到黄梅戏的元气大伤等,王老也是十分的心痛与遗憾……
原以为“打鼓佬”是对司鼓打鼓的统称,后来才知道之所以称“佬”就是“大佬”的意思说明打鼓打的特别好而得到同行与观众的敬称。现在王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带学生,希望可以为黄梅戏多培养一些司鼓后起之秀!祝福王文龙老师身体健康长寿、艺术青春永驻的同时也希望黄梅戏舞台以及整个戏曲界可以多出些出类拔萃的打鼓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