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著名黄梅戏演员黄新德来到天仙配茶戏楼,给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青年演员们讲课。与一般讲座不同,黄新德让学生们上台演唱,并一一给予指导,他说上课不是讲高深的道理,而要注重实效,解决实际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自己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梅戏事业,这位67岁的黄梅戏老艺术家说很庆幸自己一直保持清醒,“黄梅戏死不了,但会有一段沉闷期,要想尽快走出这个阶段,主要还是靠我们自身的努力。”
提到这次授课,黄新德表示要“我讲你唱大家评”,“剧种的传播靠演唱,音乐唱腔是黄梅戏的灵魂,是生命,而演员们的演唱足可见自身的功力和修养。”对于青年演员的不足,黄新德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很多年轻演员对传统不了解,缺少学习研究的动力,易满足,目标定得太低,唱腔‘歌化’严重,缺乏艺术标准,期望走捷径成功,比较浮躁。”他为此提出了“三敬”原则,即:敬畏,敬重,敬业。“对黄梅戏要敬畏,对老艺术家要敬重,对表演要敬业,这是当下年轻演员急需培养的精神。”
黄新德说,自己有幸在王少舫身边待了7年,亲眼目睹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业态度。“他的所有唱腔都有其参与创作的影子,每一处的细节都有他的心血,别人的东西用好了也能锦上添花。真正的艺术家要有参与和共同创作的思维,否则只能是蹩脚的演员。”他表示,真正的大师要靠作品说话,心存梦想的年轻演员必须学会积极主动,“不要一味埋怨外界环境,打铁先要自己硬。”他还主动提及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说白了就是国人一种文化自信的缺失,我不反对,也能理解,但我们更多地要反思自己。”
谈《贵妇还乡》:创新值得鼓励
“戏曲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也有很多内容,比如管理、剧目、包装等方面的创新,允许各种形式的创新尝试,但当被事实证明不合适时,就要及时总结,不能原地转圈,犯同样的错误。”黄新德提到他参演的《贵妇还乡》,“吴琼的音乐剧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她完全走的是市场化道路,她的这种尝试很勇敢,客观来说也有得有失,很艰难,但值得鼓励。”
对于当下一些戏曲类综艺节目,黄新德表示,“艺术是多元的,将戏曲与娱乐结合我可以理解,但作为我们专业的黄梅戏人来说,还是要靠演员的实力,优秀的剧作来打动人心,而不是跟随潮流,不能失去方寸,牢牢地把黄梅戏这块土地经营好,少用化肥,多投入人工精力。”他直白地指出,目前的繁华更多是表面的,是一种喧嚣。“只有认真分析观众分析市场,排出他们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再通过很好的外包装,这样才能成功吸引更多更年轻的群体。”
谈收徒授艺:肩负传承责任
提倡创新,但传统精髓不能丢。去年12月,黄新德将包括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的王琴在内的4名黄梅戏演员收为徒弟,这也是他第一次正式收徒授艺,“拜师收徒是戏曲界的传统,严凤英、王少舫以前也收过很多徒弟,作为老一辈的黄梅戏演员,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做好传承的工作。”
虽已年近七旬,黄新德依然活跃在舞台上,近年来的《半个月亮》《贵妇还乡》等多部剧作好评连连,甚至有人称之为“铁打的黄新德,流水的旦角”,对于退而不休、保持常演不衰的动力,黄新德深情表示,“既然干这个,就要把它干好。黄梅戏培育了我,我希望它好,我有这种情感。黄梅戏不仅带给我快乐和成就,带给观众开心,在前辈的指引下坚守了这么多年,我有一种信念,这辈子干这行是值得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