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推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担纲主演的黄梅戏《徽州往事》,去年10月在安徽省安庆市登台亮相之后,一年以来陆续在全国演出,所到之处,黄梅风起,一直被戏迷热捧。只要“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的唱腔一起,许多人都会跟着哼唱。

 作为中国戏曲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如何?安徽与湖北两省的黄梅戏又有怎样的渊源?

 昨日,“鄂湘赣皖文化行”大型采访活动,来到安徽省安庆市。这里与湖北黄梅县一样,都被认为是黄梅戏的源头。在安庆的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一件件展品讲起了黄梅戏的故事。

 探访博物馆:怀旧与现代兼具

 全玻璃的建筑外形,让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显出几分轻盈,这似乎暗合这种传统戏曲在今天面临的问题:如何坚守传统?如何成功转型?

 博物馆里,有“怀旧放映区”:用16毫米老式放映机放映着原版《天仙配》。而一批现代展示设备,则以雾幕成像、幻影成像、大型触摸屏等方式,让观众感受黄梅戏的魅力,并再现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梅戏在一个多世纪以来诞生、发展的曲折历程。

 从乱世流离中唱出来的黄梅戏,是安庆的蔡仲贤、胡普伢等艺人,结合黄梅调、采茶歌、花鼓灯等艺术形式,逐步发展壮大而成剧种的。植根民间、融入生活,就是它的活水之源。

 在博物馆中,记者看到了极具徽派风格的戏曲木雕,我国重要的戏曲研究资料鸡神碑,还有戏曲艺人用来膜拜的戏神阁,这些来自安庆地区的展品,显示出安庆作为戏曲重镇的深厚积淀。

 群英创辉煌:传统戏现代转型

 而一批从安庆走出的著名黄梅戏艺术家,成为这一经典剧种的宝贵财富。

 从蔡仲贤、胡普伢,到严凤英,再到韩再芬、杨俊等,一代代安庆的黄梅戏艺术家,在不断创新中,把黄梅戏推向了高潮。

 蔡仲贤来自徽班,他兼具徽调与黄梅调之长,让黄梅戏别具一格。蔡仲贤教授出了黄梅戏史上第一个女演员胡普伢,后来的名角丁永泉、潘泽海都出自胡普伢门下。而说起严凤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赞叹:“再没有谁的嗓音要比她好!”1954年,严凤英在《天仙配》中出演七仙女,成为经典,轰动全国。

 现在,以韩再芬的名字命名的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成为安庆黄梅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2006年出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以来,如何让传统黄梅戏焕发新生,成为韩再芬思考的问题。她操刀主演的《徽州女人》、《徽州往事》等黄梅戏佳作,节奏更快,剧情也更丰富。实景化的舞台道具、更多的声光电效果,把观众拉入到情景中,与舞台产生情感互动,这些都是黄梅戏的探索。

 韩再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戏曲可以作为“非遗”被保护,但戏曲人更应“自救”。

 鄂皖渊源深:是对手也是朋友

 在黄梅戏发展路上,与安庆一样被视为发源地的湖北黄梅县,同样与黄梅戏渊源颇深。

 来自安徽,现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杨俊,对此感受很深。“黄梅戏应该是发源于黄梅,形成、发展于安庆,所以国家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保护区包含安庆和黄梅两个地方。”杨俊说,黄梅戏最初为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后传入毗邻的安徽,并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用安庆方言唱歌和念白,逐渐发展为新生的戏曲剧种。

杨俊是安徽人,1989年来到湖北,开启新的艺术天地。当时的湖北虽有黄梅戏群众基础,但演员水平、人才储备、剧目数量等等都比较薄弱,还处于对安徽的模仿、学习中。之后,她和一同来湖北的安徽籍黄梅戏演员张辉,从创作入手,打造出了全新的鄂派黄梅戏。如今,黄梅戏风靡荆楚大地,“每次演出,说好演一周,往往要延长到14天,甚至还要加演!”

 说到皖鄂两省渊源,杨俊说,在今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湖北和安徽都获得优秀剧目奖。“是对手,更是朋友,两省的黄梅戏交流十分频繁,感情也很深厚。”

 潜山、岳西弹腔助力京剧形成

 11月10日,采访团从潜山县一路北上,不到一小时便抵达安徽岳西县。在这里,采访团了解到,作为京剧源头之一的安徽弹腔已经濒临消失,只在潜山、岳西一带还保留着一些业余班社,“柴冲弹腔班”便是其中之一。

 据悉,弹腔也叫老徽调,以安徽潜山为发祥地,鼎盛时期在全国十几个省都有分布,它得以与四川、苏浙等地的文化艺术广泛交流,形成徽调,班社也被称为徽班。“四大徽班”进京之后,与汉剧合流诞生了京剧,弹腔由此走向衰落,渐渐湮没。岳西县相关专家介绍,弹腔的发展浸润在皖江文化之中,乡土气息浓厚,岳西范围内,“柴冲弹腔班”则是硕果仅存的一支。

 岳西桑皮纸中标故宫大修

 安徽产好纸,11日采访团在岳西了解到,这里生产的桑皮纸在故宫大修时就派上了用场。

 明清以来,岳西毛尖山地区造纸业兴盛,上世纪鼎盛时期有纸槽数百座,所制造的桑皮纸柔韧、扎实,声名远扬。现在的国家级“非遗”桑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柏林,祖上五代都是造纸师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桑皮纸后继乏人,王柏林坚守祖业,并投标故宫博物院倦勤斋修缮特需纸张成功。2005年,王柏林第一次将900刀手工桑皮纸寄往故宫博物院,开始为故宫大修和国家图书馆珍本善本修复批量提供纯手工桑皮纸,从此岳西桑皮纸落户北京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