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村村黄梅戏。"这是鄂东黄冈作为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的真实写照。10月27日,三年一届的"梦丝家杯"湖北省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闯爷杯"黄冈市楚剧新作展演在湖北英山县圆满降下了帷幕。 来自英山、罗田、红安、武穴、蕲春、黄梅、麻城、龙感湖、浠水等9个县市区在10天内演出10台戏、观众数万人,并且第一次有国外艺术团体新加坡戏曲学院前来参与交流……本届艺术节无论从规模、档次、参赛范围、艺术质量上都明显高于往届。但更使专家和黄梅戏的喜爱者高兴的是,黄梅戏在故乡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特色。

一说到黄梅戏,很多人会想到安徽。不错,黄梅戏虽发源于湖北,但兴盛在安徽,它已拥有观众熟悉的代表人物和一批优秀剧目。湖北的黄梅戏发展得如何早在10多年前,湖北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口号,10多年来,湖北不仅创作了一批弘扬主旋律,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的优秀作品,而且锻炼、培养了一批黄梅戏优秀艺术人才。优秀创作剧目《银锁怨》、《双下山》、《未了情》等大型剧目,分别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未了情》荣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并参加了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俊和优秀青年演员张辉、石蔚华、周洪年等一批优秀艺术人才,为湖北黄梅戏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这完成了"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第一步战略任务。 国家一级编剧

、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宋西庭认为:湖北有黄梅戏发展的土壤,但是湖北黄梅戏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还有个时间问题,需要不断积累、摸索。他还举例说,《春哥传》原本没有正规台词,由草台班子演出,经过整理、改编后,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在本届艺术节上,偏重现代戏的创作是最大的特点。

5台新创剧目中有4台是现代戏。紧密结合现代人生活的现代戏,尤其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现象的戏非常受欢迎。创作这些现代戏时,各剧团就有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既重赛场,也赢市场。如关注下岗职工生活困境、歌颂人间真情的现代戏,要成为剧团的保留剧目,不断下乡演出,为以后的生存发展打下基础。

过去,湖北黄梅戏的作曲基本依赖于安徽,在本届艺术节上,人们欣喜地发现,本地的作曲者开始唱主角,甚至连导演也完全是本省的。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陈祖旺等在常见的旋律中加入了一些新创意,得到了专家的赞赏。如根据话剧《春夏秋冬》改编而成的黄梅戏《冬去春又回》,武汉音乐学院刘正维教授就评价说:"音乐很完整,确是真正的作曲,并且将小孩的唱腔典型化了。"在器乐上,有些剧目如《三穿嫁衣》中运用了不少新东西,这些都有力地发展了湖北黄梅戏。

湖北发展黄梅戏有自己的优势。如有不错的演员,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真正发展黄梅戏,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湖北省文化厅沈海宁说:"我们争取通过两年或更长些时间的努力,把黄梅戏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反映人们生活的优秀剧目,进一步加工、提高,在适当的时候将五六台甚至多台优秀剧目搬上首都舞台,让专家看看"娘家"的黄梅戏的发展面貌。" 京剧有京派和海派之分,黄梅戏也可以有徽派和鄂派之别,只要努力,中国戏曲大花园将会更加丰富和艳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