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至5月27日,由安徽省艺术研究院组织实施的“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黄梅戏作曲人才培养”班学员,在班主任、安徽省艺术研究院李春荣院长,安徽省文化厅艺术处秦佳凤调研员的带领下,从合肥前往安庆市、岳西县、望江县直到湖北黄梅县进行异地教学。
安庆是黄梅戏的形成地,理所当然的成为培养班学员异地教学的第一站。培养班师生来到安庆“再芬黄梅公馆”观摩演出,纷纷为演员的精彩演出而喝彩。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说:“希望黄梅戏作曲人才培养班培养出出色的作曲来”。李春荣院长说,“再芬黄梅”有浓郁的黄梅戏的味道和气息,是欣赏和学习黄梅戏的好地方,十年来培养了一批行当齐全、才华出众的年轻演员,这是以韩再芬院长为领导集体的最大功劳。
第二站是安徽省岳西县。安徽戏曲音乐对全国戏曲发展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出现了被称为“时调”的青阳腔,岳西高腔作为青阳腔的遗响,到目前仍然保留有演出、院团机构、剧目等,这在全国都是难能可贵的。岳西高腔研究专家汪同元先生介绍了岳西高腔以及其和黄梅戏密切的渊源关系,黄梅戏正是吸纳了如岳西高腔、以及当地的民间小调和各剧种的艺术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才逐渐兴盛起来。黄梅戏后来居上,就是因为其肚子大、能吸收和包容。李院长不无感慨的说,当今戏曲整体状况是江河日下,其根本原因就是戏曲音乐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果能创造出当年如青阳腔那样流传天下的戏曲音乐,何愁戏曲发展不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黄梅戏作曲人才培养班,想使黄梅戏作曲人才后继有人,更想通过本届培养班使黄梅戏音乐往前跨出一大步。
第三站是安徽省望江县。在既是学员又是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团长陈立的组织之下,培养班师生们来到该团参观采风,该团方云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龙腔”。“龙腔”是望江黄梅戏唱腔的统称,是采茶花鼓戏与当地语言、民间歌舞、说唱等形式相结合,吸取青阳腔、徽调等营养,逐渐形成的有特色的声腔艺术。黄梅戏在形成发展中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唱腔略有差异,在怀宁称为怀腔,在安庆称府腔,在望江则为龙腔。龙腔的传人还为大家演唱了龙腔,获得师生一致叫好。
湖北黄梅县是异地教学的最后一站,这里是黄梅戏的前身——黄梅采茶调的发祥地,余文新副院长简要介绍了湖北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的情况后,老艺人吴夕谡、翟英、翟齐松热情向培养班师生,讲述了黄梅县将黄梅戏从安徽重新请回娘家的历史,并结合黄梅县的采茶调、山歌、渔歌,各种民间小调对黄梅戏的影响。黄梅采茶调省级传承人曹沈荣向大家介绍了黄梅采茶调的“九板十三腔”。李院长总结说,黄梅戏的包容性很强,有着海纳百川的学习精神,在当今这个时代,应该提倡“同一个黄梅”,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把黄梅戏做大做强,使黄梅戏成为中华民族艺术之林的璀璨之星。这才是我们今天来的最大目的,也应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异地教学,使得黄梅戏作曲人才培养班的学员们了解了黄梅戏海纳百川、不断熔铸各种艺术的发展史,也获得了在黄梅戏作曲中必须了解并可以吸收借鉴的丰富民间音乐资源。相信将会对他们今后从事黄梅戏作曲创作打下牢固的基础及留下深刻的剧种烙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