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花腔”是对传统“花腔小戏”唱腔的总称。花腔几乎属于小戏的代名词,我们常说的黄梅戏花腔小戏是来源于民间小调与民间歌舞的,是前辈艺人们长期实践、集体智慧的结晶。
花腔是有着深厚基调与丰富内涵的艺术门类。其音乐特点更是贯穿于唱段的每个部分,具有高度的研究和探索价值。
通过对黄梅戏花腔小戏音乐特点的研究与分析,对其现状、发展与创新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际意义上的归纳与总结,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与优良的环境条件,为论文提供强而有利的后备支撑。
关键词:花腔;花腔小戏;唱腔;丰富;音乐特点;发展;
一、黄梅戏花腔概述
(一)什么叫做花腔小戏,什么叫做花腔
1、什么叫做花腔小戏
花腔小戏是黄梅戏三大板式结构的组成部分,黄梅戏唱腔分为四板、三腔、杂调三个部分,其中区别于黄梅戏四板三腔结构的便是花腔小戏。论及传统剧目方面,黄梅戏有着“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出”的说法。大戏指的篇幅较长,运用主调音乐且具有复杂故事情节的剧目。小戏则是指以乡村为题材的短小性质的农民生活小戏。黄梅戏花腔小戏最初是由小旦唱的“独角戏”;后发展为由小旦、小丑两个角色的“两小戏”;再到小旦、小丑、小生三个角色的“三小戏”。 它来自于民间,发展与民间,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2、什么叫做花腔
花腔是黄梅戏所有“两小戏”和“三小戏”唱腔的总称。凡是不用主调和彩腔的名称者,一律称之为花腔。花腔小戏的曲调来自于民歌(如茶歌、山歌、牛歌、渔歌等)和民间歌舞(如莲花落、旱船、灯调等),这些曲调都称为花腔。它既指那些有着专有曲调的生活小戏,例如《夫妻观灯》、《打猪草》等,又指那些有着插曲性的曲调大戏和串戏,例如《天仙配》中的五更织娟调和串戏《大辞店》中的打菜苔等。因此,花腔是对主调、彩腔之外的所有曲调的总称。花腔作为花腔小戏的简称,脱胎于民歌小调,并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成长和发展。其间多由简单的上下句组成,唱句的字数多不固定,中间夹杂着过门性质的虚词,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歌风味。
(二)花腔的发展渊源
花腔小戏最初的形式是湖北省黄梅县的黄梅采茶戏中的小调部分。黄梅采茶戏在黄梅县当地十分流行,属于民歌和民间歌舞。在初期,黄梅采茶戏只有半职业化的班社进行演出,趋于平民化。由于黄梅县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等原因,一部分人群将黄梅采茶戏带入了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在安庆地区特有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下,黄梅采茶戏的演出越来越受到欢迎,特别是受到底层劳动者的喜爱和追捧。在此过程中,黄梅采茶戏(花腔小戏)由民歌体裁逐渐衍变为地方小戏。
二、花腔的音乐特点
花腔是黄梅戏中色彩最浓、个性最强的音乐。花腔大多数比较固定,专曲专用。例如《打猪草》中的(打猪草调)、《夫妻观灯》中的(开门调)、(对花调)等不同曲目。它们之间各自独立,互不借用。其曲调的共同特点为生活气息浓、民歌色彩重、地方特色强,一般比较明快、流畅。下面,我将从花腔小戏音乐的曲体结构、调式、旋律、节奏等方面分别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结构
1、乐段结构
花腔的曲体结构主要分为“单乐段”和“多乐段”两种结构形式,这两种形式构成了花腔小戏丰富的曲体结构。其中,“多乐段”的结构组成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下面,我将分别举例说明“单乐段”结构与“多乐段”结构。
(1)单乐段结构《五月龙船调》
此段唱腔为单段体的乐段结构。从开头的“正月是新年--就把新年过”是第一段,为单段体结构。经锣鼓连接,最后一句是第二句的复句,起到了强调和终止的作用,这种句尾带复句的单段体结构在花腔小戏中十分常见。
(2)多乐段结构《夫妻观灯》[开门调对板]
此段唱腔为多段体的乐段结构。其中分为三段体,每一段都以“花六槌”作为开头,其中第一段是“正月十五闹元宵--锣鼓儿闹嘈嘈”,后接锣鼓间奏,第二段是“花开花谢什么花儿黄--九月里菊花黄”,第三段是“环环子扭--转回环”。每段曲式结构各不相同,且都可以单独成一段。
2、乐句结构
乐句自身有着不规则的特性,这种不规则性主要体现在不等长、不对仗等方面。这一特点主要受其丰富的唱词结构所决定,唱词可以是七字句,五字句,也可以是加入大量虚词的多字句。因此,为了配合唱词,乐句的形式也就变得长短不一。
(1)《夫妻观灯》[开门调对板]
此段唱腔既有长乐句,又有短乐句,唱词长长短短,可以三字、四字、九字成一句,词格丰富多样。其中的滚腔发挥了作用,丰富的衬词、衬字使得唱腔更加欢快活泼。
(二)旋律
花腔小戏的旋律线条具有质朴、自然、口语化等特点。其音乐特点表现为生活气息浓、地方特色强、民歌色彩重。旋律是构成黄梅戏花腔小戏曲调特征的重要方面。花腔小戏的旋律线既有以下行音阶的级进,也有六度甚至更远的跳进的旋律线,以及同音反复或辅助音环绕进行的旋律线。
1、《夫妻观灯》[开门调]
此段唱腔运用了(开门调)中典型的的六度大跳,是花腔音乐旋律中的一大特色。
大跳是整个(开门调)区别于其它花腔的级进或三四度跳进的一道亮点,大跳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渲染气氛,使旋律变得欢快热烈,形成了非常好的效果。此段旋律围绕着进行,使全曲旋律得到了发展上的统一。
2、《打豆腐》[打豆腐男腔]
此段唱腔围绕的旋律进行,这种旋律的运用使整段唱腔变得诙谐、幽默。四度跳进使得整段唱腔不失平稳,且赋有一定的风趣元素。此段唱腔前两句为七字句,后两句为四字句,这种不对称的旋律结构很好的丰富了其中的人物、唱腔以及旋律的个性化。
(三)调式
黄梅戏主调音乐以徵调式和宫调式为主,但花腔的调式变化却是十分丰富的,其中包括宫、商、角、徵、羽的任何一种调式,同时还包含五声、六声、七声的音阶。
1、调式丰富
(1)《打豆腐》[闹元宵调]
此段唱腔为丑角唱段,五声角调式,结束音为色彩音,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作为其支柱音,使得不稳定的角调式得到了很好的缓和与解决,丰富了花腔调式的色彩性。
2、调式变化丰富
花腔小戏的调式不但丰富,且调式变化也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转调的变化,还有同宫系统内交替调式的变化。
(1)《夫妻观灯》[开门调]
此段唱腔表现了黄梅戏调式变化丰富的特点。其中“环环子扭开门喽”为羽调式,3为其支柱音,“当家的转回还”转调至宫调式,其调性发生了改变,这样突然转调的方式在花腔中经常使用。因此,既可以通过转调的方法,又可以通过离调的方法来达到丰富调式的目的。
(2)《补背褡》[烟袋调]
此段唱腔是同宫系统内调式交替的例子。从“小小烟袋点翠兰--乖巧郎儿嘞”为悬宫调式至羽调式,“烟袋买了(心肝呀咦哟)”又转回了徵调式,这种交替调式的使用,在花腔中十分常见。
(四)节奏、节拍
花腔小戏的节奏是黄梅戏唱腔中比较独特的部分。黄梅戏主调音乐的节奏特点是句尾切分,而花腔小戏则不具备这一特点,这也是花腔小戏与黄梅戏其它板式结构的区别。花腔的节奏十分丰富且灵活多变。依据唱词结构的不同,人物性格会加以不同类型的变化以及节奏速度快慢的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体现了花腔的民歌性以及民歌特色。
1、《夫妻观灯》[开门调对板]
此段唱腔的节奏类型非常丰富,有8分、16分、切分、浮点切分等丰富的音形变化。依据不同的唱词,因而节奏形成了丰富的组合形式。1/4与2/4节拍的交替互换,增加了唱腔的活泼程度,使得气氛变得欢快、热烈。
(五)花腔小戏的音乐发展
1、发展
黄梅戏花腔小戏的表现形式皆是以专曲专调的形式出现,这种表现形式既是花腔小戏的优点,又使得花腔小戏被赋予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拓宽花腔小戏的表现力,黄梅戏作曲家不断地进行着深入的挖掘与研究,使得黄梅戏花腔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对花腔自身而言则有着开拓性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吸收并结合了西方的作曲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使得花腔自身变得更为丰富,从而促进了黄梅戏音乐的发展。
2、《女驸马》[眉清目秀美容貌]
此段唱腔吸取了补缸调的音乐素材,其中开头的前奏便是(补缸调),中间的拖腔部分也用到了低8度的(补缸调)。这种运用花腔素材,结合黄梅戏音乐的创作手法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既保留了花腔的音乐特色,又改良了传统黄梅戏音乐的风格。因此,我们能从唱腔中看到民歌的影子,通过对这首边走边唱、诙谐幽默的民间歌舞小调的大胆借鉴,将刘大人这个老奸巨猾的大官僚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形象表现出来,与剧中其他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此段唱腔是黄梅戏花腔的经典唱段,是作曲家根据(撒帐调)、(开门调)等花腔创作而成的。其中为(开门调),为(撒帐调)。作者恰到好处的把(开门调)与(撒帐调)的旋律融合在一起。这种打破花腔专曲专用的格局,用花腔改编创作而成的优美流畅、活泼风趣的“新花腔”成为后来作曲家们效仿的典范。
4、发展的意义
黄梅戏花腔从专曲专调的传统形式发展为今天令人们耳熟能详的《眉清目秀美容貌》、《谁料皇榜中状元》等经典唱段。它经历了时代的进步,也经历了艺术审美的筛选与需要。更新更好听的黄梅戏花腔已经成为黄梅戏发展的一个趋势。花腔发展的空间是在不断扩大的,是不可限量的。在黄梅戏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花腔逐渐从生活小戏发展为舞台化的小戏,其丰富的唱腔音乐增加了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因此,将民歌花腔逐渐发展为舞台化、剧场化的花腔音乐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前进的方向。
花腔来自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其间所经历的过程是无法脱离老百姓对花腔的热爱与喜爱之情的。为此,我们更应当加大力度的去研究和宣传黄梅戏花腔的音乐特点,继承和发扬人民智慧的结晶,使得花腔音乐在黄梅戏中得以茁壮、稳健的成长。
结语
通过对黄梅戏花腔音乐的研究,令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热情。花腔是来自于民间的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每一段花腔音乐都有着其独特的风味、民歌特色和丰富的音乐素材,不断变化的调式以及花腔独有的音乐旋律都对我的戏曲创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不论是在创作手法方面或是创作素材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深入研究花腔的同时,不仅丰富了我的黄梅戏花腔知识,而且为我今后的研究和创作道路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令我受益匪浅。
国戏论坛平台编辑组
作 者:邵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