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顶着各种压力大胆创新,用新的表演方式将地方剧种推向全国,轰动一时;二十年间,14部作品,捧回数十个全国性奖项,其中10次夺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11次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还获得过"金鹰奖"戏曲电视剧最佳导演以及"金鹰奖"20周年突出成就奖唯一戏曲电视剧导演。这就是胡连翠和她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创造出的"奇迹"。


将地方剧种塑造成电视文化"精品",耗费了胡连翠等老一辈艺术家足足二十年光阴,更险些赔上性命;而从"精品"沦落为如今的举步维艰,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又迅速衰败在胡连翠等老一辈艺术家"隐退"之后。


一个人能撑起一座"精品"丰碑么?文化"精品"的可持续发展路在何方?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的二十年兴衰发人深思……

安徽黄梅戏倾倒纽约侨胞 图为演员们的精彩演出 龚文谟 摄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创造辉煌"奇迹"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是将传统戏曲表演与电视表演相结合,以故事片的叙事手法、普通话对白和戏曲唱腔来演绎黄梅戏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创始人是安徽电视台一级导演胡连翠。胡连翠在近二十年时间里拍摄了14部黄梅戏电视剧,几乎年年获奖,受到观众和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创造了戏曲史上的"奇迹"。

1987年,胡连翠拍摄第一部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由马兰、汪静、马广儒主演。次年在中央电视台与安徽电视台同时播出,收视率大大超过了同名越剧电视剧,居当年全国戏曲电视剧收视率之首,夺得全国观众参评的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创新奖和全国第三届戏曲电视剧"金三角奖"。此后,胡连翠几乎一年导演一部黄梅戏音乐剧目,包括《朱熹与丽娘》《遥指杏花村》《桃花扇》等,年年摘取"金鹰奖"或"飞天奖"等奖项;《西厢记》和《桃花扇》还双双获得由外国观众投票评选的首届美国南海"金猴奖"。


1996年后,胡连翠和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合作拍摄了七部戏,将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的辉煌推到了顶峰。其中包括《家》《春》《秋》以及《啼笑姻缘》《二月》《潘张玉良》等在内的精品剧目,年年将"飞天奖"和"金鹰奖"两项奖项收归囊中。

胡连翠说:"今年我到北戴河度假,还看到当年我们拍摄的《孟丽君》在播,14年了,现在还能受到欢迎,我很高兴。"

———— 相关报道 ————

杜文华说,团里26个人,人人都是多面手,个个能上台,有时一场大戏,跑龙套的要兼三四个角色。"团里养不起太多人,每个人都按演取酬,旺季主演们一个月能拿1400元。"不景气的时候,大家得勒紧裤腰带。1996年中秋节,剧团在麻城一个山村演出,一元一张票,只卖出了3张。3个小时唱完,剧团连夜转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