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花戏楼》虽开办不足两年时间、虽仅是安徽电视台办的戏曲栏目,但其影响已遍及全国,成为全国有限的电视戏曲专栏中的品牌栏目之一。在该栏目向百期冲刺之时,又连续打出“大牌”,形成了更为强劲的冲击力。
每期一个主题把观众抓得更紧
进入8月份的5期节目,《相约花戏楼》连续推出的是5个主题版块。此前,栏目已作了不少类似的尝试,对观众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已构成了较为强烈的态势,这5期的主题冲击将更为强烈。
第95期是“天津版块”。曾昭娟的唱、舞光彩照人;王平的《华子良》片段更是让观众品尝到津门现代戏中京戏底蕴的厚重。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的“卫派”特殊味道,在这一期节目中,使观众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
第96期请来了刘长瑜,围绕着《红灯记》、现代戏、传统花旦戏与荀派艺术展开。年过六旬的刘长瑜声音仍那么清亮,表演仍那么轻灵,风采仍那么迷人。同时,观众在这期节目中能悟到一个道理:戏曲现代戏的成功创作靠的是传统戏的坚实根底。
第97期的主题是《京剧的青春旋律》,围绕2001年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做文章,既有赵秀君、严庆谷等研究班毕业生的“近前重感受”,又有中央电视台著名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的京歌“玩儿”大轴。
第98期一上来就是京歌《四大名旦之歌》,显然,这一期的主题是京剧四大名旦喽。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节目做得却让人“顿开茅塞”。请来的四大名旦弟子和再传人邓敏、张火丁、孙明珠、孙毓敏现场表演之精彩与观众气氛之热烈,把这个“老创意”煽出了一番新红火。
第99期回到了“花戏楼”的大本营——黄梅戏,不过主角、主戏却是湖北黄梅戏剧院院长,年轻有为的杨俊和由她与张辉主演的《春夏秋冬》。第二部分自然该是安徽的黄梅戏了,谈到了近年的创作——《木瓜上市》《柳暗花明》,还由吴亚玲演唱了《墙头马上》。
文化含量提高了节目品位
戏曲节目中的文化含量决定了其受众面,决定了栏目生命力的强弱。《相约花戏楼》能越办越火,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文化含量在不断加大,这其中包括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浓缩于戏曲文化中的社会大文化。比如,在天津版块中,就请专家介绍津文化的特征,就谈起了冯骥才的小说和在天津大学成立的冯骥才艺术工作室。在四大名旦版块中,就请专家谈起四大名旦形成的社会背景、历史渊源、发展历程。
观众年轻化渐成趋势
在现场,你能看到越来越多年轻的笑脸,二三十岁的青年已占了现场观众的三分之一以上。录制开始前和结束后,演播厅、休息室和化装室外,总能见到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在等着、围着演员签名、合影。《相约花戏楼》培养出了一批年轻戏迷、年轻票友,功莫大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