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70年安徽典范》向您介绍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他从艺近60年,德艺双馨,为传承和发展黄梅戏艺术作出独特贡献,年过七旬,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为人民而演出。

记者见到黄新德时,他正在和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的年轻演员排演一部新创小剧场黄梅戏《薛郎归》。虽然已年过七旬,但作为这部戏的艺术总监,黄新德仍然在剧中承担了串场角色,并以自身丰富的经验指导年轻演员。

黄新德的弟子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虞文兵 

师傅就是一个字, 一个字地念白、唱腔,怎么去运用这个字来体会人物的性格,他会通过他的这么多年的经验融入到我们的身上。

1960年,13岁的黄新德进入安徽省艺术学校学习黄梅戏。在他毕业以后,安徽省京剧团创办,黄新德被调去演了10年京剧样板戏。1979年,他又调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重回黄梅戏的天地,并师从老一辈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王少舫。在与恩师王少舫同台献艺、耳濡目染中,黄新德获益匪浅。

我有幸跟王少舫先生后面,学习了7年,他对艺术的认真,对观众的尊重,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在前辈身上学到了认认真真演戏,老老实实做人这种精神。

五年学戏经历,十年的京剧演唱生涯,王少舫先生的言传身教,让黄新德找对了自己崭新的表演方式和节奏,厚积薄发,作品高产。他嗓音圆润,表演极富感染力,被誉为在严凤英、王少舫之后,黄梅戏“第二代”的领军人物。进入80年代,黄新德开始走上荧屏,拍摄了《龙女》《柯老二入党》《遥指杏花村》等一系列影视剧,让戏曲演员的表演魅力被更广泛的观众群认知。多元的表演实践,也为黄新德带来了表演研修上的融会贯通。

把镜头前的要求,那种细腻和舞台上远距离比较夸张的表演揉和在一起,既有传统的形式,又有生活的真诚,我觉得对我帮助非常大。

从艺近60年,黄新德塑造大大小小的角色超过100个,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金鸡奖、金鹰奖等。在获奖无数,荣誉等身的背后,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无论在剧中的分量如何,黄新德对于每一个角色都认真对待,仔细揣摩,同时不断地根据自身条件和角色需求,对表演和唱腔进行创新。

黄梅戏作曲家 陈华庆 

讲不了10句话,有8句话就谈戏,我们长期为了一段唱腔,我们可以连续地坐下来几个小时讨论,他总把自己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总倾注在对角色,对唱腔,对音乐,对人物的理解上面,如果说他在艺术上有什么成就的话,这就是他的根基。

黄新德的弟子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马丁

他在三 四十岁的时候,唱的是一种风格,他嗓音条件慢慢老化了,他唱的又是另外一种风格,你看他现在70岁了,他照样在台上可以唱,怎么把他的自身条件,发挥到最好,不停去追求,不停地探索,这是真的值得我们年轻演员学习。

退休以后,黄新德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扶持青年演员和传播黄梅戏艺术上。他不仅花大量时间向青年演员传授技艺,还在一系列剧中甘当绿叶,为青年演员配戏,推动了一个又一个“梅花奖”的产生。年过七旬,黄新德仍在为探索戏曲改革积极出力,参与创排小剧场黄梅戏剧目,并且鼓励青年演员开拓创新。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何云 

他更多做的是让你多读一些书,有些文化,然后你对理解角色,你演什么像什么,你的艺术更走得更长久一些,黄老师真的是那种德艺双馨。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戏曲,从而知道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的黄梅戏艺术(实现)在真正意义上地振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