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视、网络普及,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自己喜爱的电影、电视节目,所以演戏不受欢迎。
我是戏迷,常听说“专业的没饭吃,业余的闹得欢”。说没饭吃是假的,只是现在唱戏的不像过去那样火了,饭还是有吃的。因为只要是各级政府下设的剧团,都有工资拿,那会没饭吃呢。只是现在是这样的一种社会现实,戏曲不够繁荣,黄梅戏更是这样,多数戏剧演员受到冷落(与影星相比)好像是饭碗不够“吃香”。
是老百姓不喜欢吗?是,也不全是。
不错,如今的青少年绝大多数不喜欢戏剧,包括黄梅戏。是因为戏剧的真实感不及电影、电视剧,是因为戏曲节奏慢?也许有这些方面的原因吧。但是青少年接触戏曲不多更是重要原因。这就好比吃菜,有些有特色的菜(如苦瓜、芹菜),第一次吃多不喜欢,但坚持吃下去就适应了,甚至会喜欢。我们国家青少年接触戏曲不多,与国家对中国传统的文化重视不够有关。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多接触戏曲,培养兴趣。我就是从小听样板戏喜欢上京剧的,后来接触到黄梅戏也就容易喜欢上。
喜欢戏曲的人还是很多的,这些人年龄多在45岁以上。我们县戏迷票友协会去年在街头广场演出了3场,每次都有近千人次的观众。有很多中青年人和孩子也去看热闹。设想,若是有专业演员来演出将会是怎样的场面?
繁荣戏曲不能仅靠政府,不能被动的等着别人帮助,戏曲工作者自己要努力。首先是要多到基层演出,多演给群众看,而不是仅仅演给有身份、有地位阶层的人看。戏曲起于民间,民间才是滋养戏曲的天地,把自己封在象牙之塔,能不冷漠吗?
我是一个中等程度的戏迷,每次到安庆都要到再芬剧院、一团和黄梅戏学校转转。去再芬剧院3次,都看到有晚上演出的戏单,其中有我喜欢的演员的节目。我很想能看到这样的演出,可是其中的工作人员说是某政府机关包场演给外来的官员或客商看的。我心里很不爽,那些人是真喜欢黄梅戏呢,还是为了满足“到此一游”的心理呢?也有两者都有。我想他们绝大多数不是像我这样喜爱黄梅戏。
是的安庆有黄梅戏会馆每天演出黄梅戏,还有别的地方也演。可戏迷喜欢的演员有几个在那里演?
3月12日我又一次到安庆,到黄梅戏学校站在后台,偷偷的看了一会为香港客商演出的几个节目,看到赵媛媛老师和潘文格老师正忙着指挥演出,本想要求与他们合影留念的又不好意思开口,只好作罢,拍了几张照片(都是侧面的),演出快结束时悄悄的离开了。
有次看电视,介绍严凤英老师,说她经常每月为群众演出二十几场、甚至三十多场。这样的大师还经常到基层演出,群众怎能不喜欢,黄梅戏怎能不受欢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