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大都渴望到繁华都市闯荡,可19岁的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生欧阳可却选择回到江西彭泽县农村,每天用清亮的嗓子为乡亲们唱戏。当《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等一个个选秀节目将全民的心搅热时,他却坚定地选择了传统的黄梅戏,用真情实感的表演,感动着彭泽县的十里八乡。舞台一些明星出场费动辄几十、上百万,他却舍弃留在安徽最知名剧院的机会,不计名利留在农村的舞台上表演……
从小痴迷黄梅戏
欧阳可出生在江西彭泽县芙蓉墩镇湖西村,儿时父母到外地打工,留下他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在劳碌之余,就打开收音机听黄梅戏,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唱腔,陪伴着欧阳可的童年。小时候欧阳可最高兴的就是村里来了戏班子。台上演员的一招一式,一个亮相,都让欧阳可魂牵梦绕,他渴望长大后也能登上戏曲舞台。
初中毕业,他拿定主意,报考了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开始了专业学黄梅戏的道路。初到艺校,学习戏曲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练习扳腿功是舞蹈演员的必修课,没有童子功的他要将腿扳到后脑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每天苦练基本功,他大腿的韧带被拉伤,将近半个月不能自如行走,不能下蹲,甚至便血。暑天的排练更是汗流浃背,每天要湿透两身衣服,欧阳可挺了过来,他多次获得安徽省重点人才培养基金的奖励。毕业后,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早就在学校看中了欧阳可这个黄梅戏的苗子,和他签约到省城合肥演出;江苏省盱眙一家艺术学校也邀请他到学校担任艺术教师,未来给欧阳可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子。
回到家乡功底凸显
毕业后的一天,欧阳可在家乡彭泽县芙蓉镇,观看彭泽县黄梅戏剧团的下乡演出。忙上忙下的熊团长注意到观众席里有一名年轻人,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那份专注之情在观众群中显得尤为显眼。熊团长一打听,才知道是本乡的小伙子欧阳可,专门学习黄梅戏,功底非常扎实。
“团里正缺人才,我想把这孩子留下来。”熊团长将自己的想法与欧阳可说了。谁知欧阳可没有犹豫,辞去了再芬剧院的签约,留在剧团做一名业余演员。
欧阳可的天资和勤奋在排练时立即凸显出来,一个月,他连续拿下3场大戏的排练,平均每10天一场,均超过计划20天的排练时间。《梁山伯与祝英台》、《桃花扇》等传统的黄梅戏大戏,欧阳可担任男一号,台词、唱功、表演自然是最多的,但他每天练习,一刻不辍,上台表演,受团里的收入影响,主角和龙套的收入待遇是一样的,他没有怨言;从化妆到唱腔,他一丝不苟,台上台下,从搭台到后勤,从上台表演到散场,他忙个不停,团里总是活跃着他的身影。
奔波乡里为民歌唱
“我乐意为乡亲们演唱!大家热情的掌声,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回报。”欧阳可说起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演出是在丽山村。深夜已经非常寒冷,演员们还是着好行头上台表演,单薄的演出服难敌山里的寒风,欧阳可表演的梁山伯还是一丝不苟地演唱,唱到动情处,眼泪哗哗地淌,台下的观众跟着流泪,掌声一次次震响在山野。欧阳可和同仁们演出结束回到县城已经是凌晨2时,次日10时又要跟着团队出发赶到其他乡村演出。
说起自己放弃在大剧院发展的机会选择乡村舞台的原因,欧阳可说,大剧院平台高,和名师接触的机会多,但每每演出,剧场的上座率一直是演出团队头疼的事情。但在基层演出团就不一样,他们无论到哪个乡村,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接待。“我的艺术土壤在基层,在这里我得到充分的锻炼,无论大小角色、无论台前台后,我都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我的艺术基础也可以打得更扎实!为农民服务、为农民演唱,他们是我艺术的父母,艺术的知音,演出再辛苦,我也觉得值!”
欧阳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