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谢熹创作、王延松导演、韩再芬主演的黄梅戏《徽州往事》,8月26日至8月31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该剧是继韩再芬成功演绎《徽州女人》之后打造的“徽州三部曲”第二部。据悉,《徽州往事》更关照现代人的审美,从音响、音乐、布景、灯光,到演员的演唱,都运用了一些很前卫的形式。
韩再芬曾成功塑造过西施、七仙女、孟丽君、杨玉环等形象,此次她饰演的是一位美丽聪慧又悲情的传统女人舒香。平日里韩再芬素颜、简单、低调,欲望很少,在圈里以人美、戏好,口碑好为人称道,大家都亲切地称她“神仙姐姐”、“韩大胆”。那么,朋友眼中的韩再芬生活中又是什么样呢?
蒋泥(作家)
小时候没少为弟弟操心
韩再芬是安徽潜山县人,有三个姐姐一个弟弟。大姐韩芬,二姐韩芳,三姐韩芬芳,她行四,只好叫“再芬”。实际上她的爸妈就是想要一个男孩子。老五出世,是个儿子,这下“安定”了,不需折腾了,取名就叫韩安定。
为这,她们姐妹四人至今“忿忿”,常和爸妈开玩笑说:“我们在你们心目中不算什么。你们就是重男轻女。”老人当然认同,有时报以微笑,有时也进行反驳。可是根据韩再芬的观察,她妈妈至今都不改“重男轻女”的本色。任何时候只要儿子在场,就以他为中心,能放下其他的一切。
就是这个小弟弟,没少让韩再芬操心。
作为家里的老小,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未免淘气。遭遇青春期反叛,有次打架把人家的头都打破了。每次闯祸总爱私了,他不敢让爸爸妈妈知道,就找早当家的姐姐要钱消灾。韩再芬说,那时她常常提心吊胆。
青春期很短,等弟弟有了死心塌地的爱人后,状态并没改善。“那女孩长得真真水灵,可她家人坚决反对这门亲。女孩却鬼迷心窍了,打死也要嫁给弟弟,最后她是穿着睡衣跑出家,逃的婚。弟弟婚后依然淘气过一段,慢慢的就被妻子感化、调教上路了”。韩再芬回忆说,从此自己一块心石落地,感激弟媳,常对弟弟说:“你这个人什么都不好,就是找了个好媳妇。”
她弟弟本在机关上班,后来就想做一点小生意。她连忙开导:“做生意可以,但不能大做。不能做地产。也不要做自己陌生的生意。你们去想想做什么吧。”
夫妻俩商议一番后决定做一个品牌专卖店。韩再芬认可。觉得这种生意是有规矩的商业运行。可以边做边学,不会上当受骗。弟弟缺少启动金,她当即给了他们30万。但是约法三章:“我给你钱,不给你拉生意。不去求人。你们不能借姐姐的名做生意。”就这样一直做到现在,足足十年。
弟弟在和她交流时说自己很辛苦,有时候晚上为等一个客户,大冬天的,外面风雪交加,他一个人坐在车里,冻得要死要活,就那样死等。真不容易啊。韩再芬说:“你姐姐容易啊?没有背景,都是自己一点点做出来的。别人全是这样做出来的。所以你不要有任何怨言。”她告诫弟弟,做事情不要有贪欲。贪欲是万恶之根。普通之家,一切平常,才能走得远,走得长。
“韩大胆”勇斗流氓
朋友们都说韩再芬是有名的“韩大胆”,足见她胆量过人。但我怎么也不能和舞台上她饰演的西施、七仙女、孟丽君这些弱女子形象吻合。
我的老友、《徽州往事》的编剧谢熹教授就曾告诉我说,有一次韩再芬和流氓决斗,把对方撂倒在地上。我一直好奇,想探问究竟。
那天是半夜,她出去散心,不料碰见了坏人。那人从后面冲上来拿绳子就勒住她的脖子。幸好她灵活反应快,身上有功夫。七拽八拽她挣脱了绳子。看到对方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她没有反击,而对方竟撒腿逃跑了。
韩再芬小时候就很胆大。当年学功夫,三张桌子叠起来练“朝天蹬”。她觉得自己白天做得不够好,晚上一个人爬上去了。看着影子投在墙上,她对住影子单脚站立,另一只脚朝上提。没有人保护。这要桌子晃,摔下来怎么办。现在想会觉得后怕,小时候还不会想这些。而且她演戏,都是自己站在舞台旁边看会的。老师突然生病了,没有人主演。大家干着急。她愣不怕,毛遂自荐,说自己行。结果上去了,演下来,竟然一句台词不错。这不是太胆大吗?
韩再芬说自己想创新,胆没办法不大。例如她的合作人都是“外行”。她请了从没写过黄梅戏的谢熹来“写戏”。请了从没导过戏曲的王延松来导《徽州往事》等等。她的戏就想放开,打破一些老规矩。
八十年代,她刚进剧团,正是繁荣时。团里有四大名旦:有长得美的;有唱得好的;有武功好的;有文武兼备的。时兴拜师,可她一个没拜。
我问她:那你怎么想的?她说四个人自己都喜欢。开放的戏不能要固定的老师。这四个人她都想跟他们学,所以都不拜。而老师对于越聪明的孩子,越会喜欢,越愿意讲,不会区别对待,所以她吃过所有老师家的饭。但是最让她内疚的却是一个叫万迪汉的老师。教他们学武功。他教会她在戏圈里如何做人的道理,曾说:“伢子啊,你要记住,做人要自尊、自爱、自重。”这六个字她一辈子都记住了。
这位老师传功夫的时候很严厉,老是打人,而且又狠。当时学生全恨他。随着时间的推移,等自己在舞台上站住了,反过头想,才接受、理解了。有一次她说要请老师吃饭。万老师说吃什么饭啊,好好演戏,以后有的是时间吃饭。50多岁的时候,他女儿考上研究生,大概是欣喜过度,万老师脑溢血突然走了。她那天出差在外,听到消息后对着电话就嚎啕大哭。这么好的老师,自己一顿饭都没请他吃过。她应该早一点说,早一点付出。好后悔。
后来慢慢想着,理清楚一个头绪:老师希望自己唱好戏、带好人。她做到了,一直留在黄梅戏上,那就是唯一的回报。
张筠(导演)
大家还没被逗乐 她已笑得前仰后合
那年剧组拍摄电视剧《李清照》,为塑造超凡脱俗、才情盖世的词女形象,制片人独具慧眼选择了戏曲名家韩再芬担纲主角,而作为导演,起初我有过两个顾虑:第一,韩再芬虽是名角,但戏曲表演跟影视表演如何协调融合?第二,作为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她能否承受剧组为赶进度而拼命劳作,恶劣的拍摄条件会不会令她撂挑子?之后三个多月的苦战,大家一道挥洒汗水和泪水,再芬将自己的魂神全情投入角色,典雅清丽的外形,豪放与婉约兼容的奇特个性,她用朴素而蕴含智慧与激情的表演,完美诠释了我心目中的词女。
因拍戏而结交挚友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可我却与再芬结下了姐妹情,恰是因为实在喜爱她端庄外表下包不住的俏皮和搞怪,而孩童般的较真和执拗更令我时时忍俊不禁。
当时剧组的道具师傅经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我为此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现场气氛因此变得紧张僵持,着实不利于工作进度。此种时刻,自有大侠再芬出其不意怪声怪气地搞笑。问题是每次大家还没被逗乐,她自己先笑得前仰后合,妩媚动人的双眼顿时眯成一条缝,而最经典的段子便是源于《麦兜》里的那句“木有鱼丸,木有粗面”,以此隐喻道具总也备不齐着实贴切,况且不怕重复,再芬的表演每次都是一丝不苟声情并茂,那一刻就像条件反射,不但我会笑,大家跟着笑,连犯错误的道具师傅也会忘情地大笑。
“兄弟们醒醒啊,我请大家吃炸鸡腿”
因为连拍几天大夜戏,缺觉疲惫的再芬大脑短路,总也背不出大段台词,半夜里一场李清照慷慨激昂怒斥金贼的戏,拍了足足七条都不能过,眼看大伙筋疲力尽东倒西歪,再芬的脸明显挂不住了,一脸认真且无比内疚地大声喊道:“兄弟们醒醒啊,我请大家吃炸鸡腿吧,明天一早我就去买,真的呀,都别睡着了啊,重场戏不能松劲,都醒醒啊,吃炸鸡腿啦!”看她累得眼圈发黑可怜巴巴且严肃急切的样子,我感觉既好笑又心酸,而美食的诱惑果然起效,不少人似闻到香喷喷的炸鸡般咽了口吐沫,顿时激昂了斗志,再芬于是亢奋起精神,竟然神一样的一条过。
剧中一个五岁的小演员扮演李清照的侄儿小虎子,这个小精豆子很会讨人喜欢,天天跟再芬黏在一起,而再芬一到现场就会与他分享美味可口的零食,或者在候场时跟他说笑逗闹,日久天长,自然与孩子有了越来越深的感情。剧组拍摄结束的前一天,小虎子正准备演完自己的最后一场戏,而知道孩子第二天一早就要离组回家,再芬有些失落和依依不舍,我看到她拉住小虎子小声地问道:“离开剧组后你最想谁啊?是不是最想我?”不料常混剧组的小虎子学会了世故,毫不犹豫地说肯定最想导演啊,再芬顿时一脸严肃地问为什么呀,小虎子回答说因为导演官最大呀。这其实不过是孩子童言无忌的无心之语,哪知再芬之后的情绪便一落千丈,无论小虎子如何跟她再套近乎,她都板着脸不再理会。我实在看不过去便上前说和,哪想再芬竟然态度十分认真地说道:“就不理,白对他好了。”
这下我知道,她真的伤了心,动了情,这种孩子气的反应令我一时无语,怕影响她最后两天的拍摄,我让副导演暗地里教会小虎子如何讨好韩阿姨,机灵的小东西于是百般撒娇,也终于让再芬又露出了美丽的招牌笑。感觉那时的再芬真的很可爱,无论如何,童真和重情都是稀有可贵的。
晚年落魄的词女李清照独自走入悠深的巷子,她缓步回身深深地向镜头凝望。说来也巧,这不但是《李清照》中的最后一个画面,也是剧组拍摄的最后一个镜头。记得当我大喊一声“停”后,剧组一片欢呼声,而再芬扒开混乱拥挤的人群向我挤了过来,我于不解中起身迎上,只见化了老年妆的她走到我面前,眼含一汪泪水小声地说道:“完了,咱们陪李清照走完了一生。”我顿时泪奔,与还未从戏中走出的再芬紧紧拥抱。
陈丽(戏迷)
我家神仙姐姐素颜也倾城
戏迷喜欢叫韩再芬老师“神仙姐姐”,一是因为她的扮相美,戏迷感叹只有神仙才有她那样的容貌,二是她的“菩萨心肠”,三是精力超好,有时工作起来,可以忘记吃饭,忘记睡觉,大家笑称她和神仙差不多了。
我和神仙姐姐韩再芬的缘分,因为她主演的黄梅戏电视剧《孟丽君》。即使二十年过去,我依然铭记她当时的表演,也记得我看剧时的震撼。很多人都是因为她而喜欢上黄梅戏!
2006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家,等待分配,正赶上她在全省巡回演出,我追着她的戏跑了好几个城市。韩老师也注意到了我这个热心的戏迷,机缘巧合,我竟成为她的助理。
神仙姐姐的时间都给了黄梅戏,而生活中则比较随意。她从不刻意保养,认为躺在那一两个小时做个美容太麻烦。也从不吃所谓的美容餐、营养餐。衣着简单、素面朝天,喜欢自然。戏迷们用安庆话夸她“我嘎(家)神仙姐姐是素颜也倾城”。别看生活中她怕麻烦,在工作上她可一点也不怕,她会为了一个曲子的录音合成精益求精,陪着录音师熬上一整夜。她会为了舞台灯光调试达到最完美的效果,配合灯光师站在舞台上测试一遍又一遍。她会因为一个演员的刘海不合适,让所有人停下来,等女演员换好发型从头再来。她也会花一下午的时间亲手整理剧院服装。
面对媒体她从容淡定,从不善于表达“煽情”的话。采访过她的人都反应:她低调,语气轻轻的、淡淡的。但她的举动,比那些华丽的语言更真实,更有意义。2008年汶川地震,安徽卫视赈灾晚会直播现场,当主持人宣布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到台上捐款时,大家忽然发现在队伍的最后方,出现了一张美丽熟悉的面容,再芬老师默默地把捐款放进捐款箱,迅速转身离开。没有对着镜头举起捐款袋,没有说任何一句话,没有主持人的宣读,甚至屏幕上没有打出她的名字和捐款数额。这是那年赈灾晚会上,最特殊的一次名人捐款。
与人相处,她不喜欢说客套话,但她的善解人意,却让人感动。我曾陪她一起看望过癌症晚期的金芝老师(著名黄梅戏词作家)。老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非常瘦弱,但神志清醒,看到她拎东西进来,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老人已虚弱得讲不出话。她一直强忍微笑,不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握着老师的手。后来听她身边的人说,另一个老师,尚庭文(著名黄梅戏作曲家)在生命晚期的时候,她也几次去探望。最后一次去她想尽办法,把一位省领导请过去。她说老人为黄梅戏工作了一辈子,生病时心里肯定希望政府的人出面探望。当老人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听到领导说代表政府看望他,感谢他为黄梅戏作出的贡献,医药费由政府报销时,老人老泪纵横。
几年前剧院有位年轻演员得了尿毒症,得知消息时,她正在国外演出。回来后我们到机场接她,她第一句话就说,明天一早我们到医院去看××!回到家里已是凌晨三点多钟。我劝她第二天多睡会,下午再去看那个年轻演员。她说从国外回来能第一时间去看他,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第二天一早,冒着倾盆大雨,她赶到医院。后来,她还特别为这位演员举办义演专场,将演出费全部捐赠给演员治病。
她始终坚守黄梅戏,坚守安庆。因为她有一颗感恩的心!她常说从十岁进剧团,像个小树苗一样,老师们呵护着小树苗的成长,后来长成了大树,这棵大树一定要成为大家的依靠。坚守在这里,传承、发扬黄梅戏,把老师给予的爱,传递给身边的人和年轻的小演员,这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她让我明白了偶像的意义,也让我知道什么叫艺术家,什么叫“德艺双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