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黄梅戏展演周的开场锣鼓已经擂响。黄梅戏这张俏丽的安庆城市名片将再一次绽放出耀眼的色彩,五彩斑斓中,还有着一束来自民间的黄梅戏艺术之光同样令人喜悦。9月20日,《安庆日报》一版在显著位置刊登《自排节目要求参演》一文,并着重指出,“群众参与黄梅戏展演周热情高涨”。这一消息,给了我们关于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先声夺人之看点:黄梅戏艺术的生命力永远在民间,黄梅戏延续最丰美的艺术土壤就是“民间”。为此,《自排节目要求参演》的报道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唱响黄梅戏、传承黄梅戏必须要走群众路线,这并非是一时的锦上添花,而应是黄梅戏艺术传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远大计。
黄梅戏原名采茶调、黄梅调,又称为“怀腔”、“府调”、“二高腔”等,源于采茶和花鼓戏,堪称安庆“地方粹”。今天的黄梅戏艺术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艺术集大成,在此次黄梅戏展演周期间,民间班子与专业团体同台演出,是黄梅戏“2.0”版与“5.0”版的精彩pk,在带给我们不同层面的黄梅戏艺术欣赏快乐外,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鼓励和肯定了群众自编自演黄梅戏的热情。同时,也很好地回答了“黄梅戏艺术面临传承危机”的话题。同时还给我们另一个提示:如何从多角度出发呵护黄梅戏艺术的“民间土壤”,永葆黄梅戏艺术的旺盛生命力。
群众自编自演黄梅戏节目的兴趣和爱好代代相传,原汁原味的黄梅戏唱腔一直洋溢在安庆的大街小巷和山场田间。《自排节目要求参演》报道中说,要求参加本届黄梅戏展演周演出的不仅有本地的业余班子,更有远在外地的黄梅戏艺术爱好者,他们都想借助于“展演周”这个难得的艺术舞台和表演机会一展风采。笔者认为,是否可以从这届黄梅戏展演周开始,立下规矩,在每年的“展演周”期间,给业余的黄梅戏演出班子固定的空间,只要有申请,达到一定的演出水准,就可以登台。来一个“你演我演大家演”,弘扬传承黄梅戏;二者,民间业余班子在参加“展演周”期间,应给予必要的舞美和设备上的支持,以让业余班子的演出更出彩,减轻业余群众演出团体登台演出的设备缺乏和资金压力;三者,黄梅戏艺术专业编导人员应经常深入到业余班子的群众中去,指导业余民间班子提高黄梅戏表演水准。从特定角度上说,扶持民间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与延续,就是从一地人文风情的大环境中传承发展黄梅戏艺术。这也是每年“展演周”越办越有内容,越办越精彩的群众基础。
笔者曾就在城区建立若干个“黄梅戏之角”写文章呼吁过:“在城区建立若干个黄梅戏演唱之角,为市民日常聚会演唱黄梅戏提供固定的场所,竟而使民间以自娱自乐为宗旨的黄梅戏演唱成为旅游的文化景点。”但就目前情况看,业余班子还是处于“自然状态”中,这种状态的好处是保留了黄梅戏在民间的原汁原味,但很难提高进步。资料显示,目前,安庆有大小黄梅戏民间班社200余家,这是一份丰厚的传承黄梅戏艺术的民间资源,重视这份资源,给予多方面扶持,促进民间演唱班子的成长壮大,才是黄梅戏艺术光大的木之本、水之源。
齐聚黄梅之乡,共享黄梅盛会。群众热情参加黄梅戏展演周演出,还将是我市文化民生建设成果的生动展示。《安庆市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指出: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生产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此,将群众的黄梅戏演出送上大雅之堂,传承黄梅戏艺术和建设文化民生相互辉映,于市于民皆大欢喜,黄梅戏这张安庆名片也将越擦越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