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它蕴含的礼让精神熏陶、影响着一代代人。由省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和安庆市委精心打磨推出的反腐题材黄梅戏《大清名相》,就是从六尺巷故事背后折射出的家风生发开来,讲述了清代三朝宰相张廷玉的为官故事,从哲学的高度探寻让与不让的思辩。巡演中,这部以古鉴今关照现实的戏剧精品引发各界热烈反响,广受好评。
记者 奚源:这里是安徽大剧院,反腐题材黄梅戏《大清名相》正在这里上演,这部戏讲述了清代名臣张廷玉面对名利一让再让,面对贪腐寸步不让的故事,这让在场的观众,尤其是党员干部深有感触。
什么时候该让?什么时候不该让?在《大清名相》中,三朝老臣张廷玉为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功名可以让,官位可以让,甚至配享太庙的至高荣誉也可以让,对贪腐集团寸步不让。这与“六尺巷”典故中以“让”为主题的邻里故事颇为不同,在这部戏中,“让”与“不让”是一对辩证关系,让,是一种气度;不让,是一种担当。
国家一级编剧 余青峰:这个不让,我认为比让还难,对现代人非常有启迪意义的就是,有一些底线是不能突破的,有一些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不能够被轻易地污染的。
中国戏曲导演学会 会长 黄在敏:《大清名相》这出戏是有它的个性特点的,不概念,有人性,有人情,非常有现实意义,而且有时代精神,所以我说它是“两学一做”的好教材。
治国难,治家更难。黄梅戏《大清名相》以张廷玉和乾隆皇帝、张廷玉和张若松两组人物关系为主线,在着力刻画一个反腐治贪、心装社稷、全心为民的廉吏形象的同时,还描写了国家重臣如何摆正治国与治家的关系,揭示了治国先治家的普遍道理。
国家一级编剧 欧阳逸冰:我们是借助古人的故事,让我们今人得到一个借鉴。它不是一个图解“两学一做”,而是和“两学一做”相向而行,是用一个形象的故事,让我们感悟为人民服务是点点滴滴在心头,是润物细无声的。我想这样的力量更长久、更长远、更深刻。
中国作协 副主席 廖奔:我们这个主题是反腐题材,怎么样能够忘家念国,拒腐不沾地来用克己之心报答国家,(张廷玉)这种精神非常让人感动。黄梅戏抓住了这么一个题材在当前非常有教育意义。
《大清名相》自去年8月份首演以来,已在合肥、北京、广东、海南等地巡演了30多场,跌宕起伏的剧情、荡气回肠的唱腔、酣畅淋漓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剧中人物张廷玉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做官的故事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观众 刘玲:的确很生动,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怎么样为官,怎么样做人,应该说对教育家庭,教育子女,说得很清楚了。
观众 李昕:很精彩,很教育人,也很感染人,教育我们一定要经得起各种考验,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文化部党组书记 部长 雒树刚:这是一台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黄梅戏,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官先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官。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也是现在开展“两学一做”的好教材,我想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看看这出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