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两年一度的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上海市国家会展中心拉开了帷幕,这次车展展示了许多国内外新车型,参观人数超80万人,车展规模之大令人唏嘘,不禁使人期待上海车展接下来有望媲美顶级国际车展了。惊叹于上海车展之余,我们不由得联想到了上海戏剧,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究竟孕育着怎样的戏曲文化呢?
据了解,上海戏剧的代表剧种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发源于上海本地的沪剧、起源于湖北壮大于安徽的黄梅戏,以及新兴的的汉代戏曲滑稽戏。接下来让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这三种戏剧。
首先要说的是沪剧。提起沪剧,很多人可能没有印象,但要说起《雷雨》,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其实雷雨就是沪剧的一个代表作品,除此之外沪剧还有《回望》《敦煌女儿》等经典曲目,它们中叙述的简洁明快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深受观众喜爱。
沪剧起源于上海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后来历经滩簧、“对子戏”、“同场戏”、申曲的演变,直到1914年上海沪剧社成立,才正式被命名为沪剧。沪剧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地艺术实践和广纳博采,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形式。它善于叙事和抒情,以演绎现代生活为为主,通过塑造现代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传达真情实感。
其次要说的是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十八世纪后期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时期,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就是现在的黄梅戏。黄梅戏的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以三大唱腔为主,分别是曲调健康朴实的花腔、曲调欢畅的彩腔和严肃庄重的主调。由于采茶歌盛行于唐朝,受到唐代文化风俗的影响,黄梅戏至今多用唐朝服饰,搭配以浓重的眉眼妆,真实质朴而又颇具神韵。
生活中我们对黄梅戏并不陌生,或多或少会在电视节目看到过或听老一辈人哼唱过,常见的黄梅戏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孟丽君》等,它们融合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上演了一桩桩凄美的爱情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后我们来说说上海的滑稽戏,滑稽戏是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兴戏剧,是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外来文化而形成的。滑稽戏擅长作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这从它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它的形体动作都是非常夸张的,有的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据说,滑稽戏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擅长肢体语音的表述,还要熟练掌握多个地方的方言。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见的小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管是小品演员还是滑稽戏表演者,都是要经过每个动作的逐一推敲,才能换来台下观众的欢笑声。
其实,除了以上三种之外,典型的上海戏剧类型还有昆曲、淮剧等等,由此可见上海戏剧的丰富多彩。不论是哪一种戏剧,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任凭时代怎么发展,文化传承是我们永远的铭记,也希望以上海戏剧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能够在时代的博弈中更具特色、更加出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