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劲风去 “长安”黄梅热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家喻户晓的诗作为高风亮节的典范而常被人们引用。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以此典故为基础,创作了黄梅戏《六尺巷》,去年11月在中国安庆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上亮相便摘取了“金黄梅奖”桂冠;今年6月,该剧进军安徽省第八届艺术节,获得多项大奖,9月又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这也是继《红楼梦》、《风雨丽人行》后,第三个获得该项荣誉的黄梅戏舞台剧剧目。
【纪实】
单刀赴会,未入“长安”即被“劫走”
黄梅戏《六尺巷》自面世起虽屡获殊荣,但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的所有演职人员却并未沉醉其中。为切实做到“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今年11月,他们挥师北上,进军“长安”。
长安大戏院向来被誉为“腕儿”活跃的场所,是艺术家们梦想的殿堂。这一回,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单刀赴会”,竟一连签下五场演出合同。他们即将抵京之际,中途又被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价“劫走”,献演北戴河,三天演两场,场场爆满。
演出火爆,北京观众为之倾倒
11月14日,也就是《六尺巷》在北京首演当天,长安大戏院门前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八百余张门票销售一空。
14日晚,两个小时的演出让现场的黄梅戏戏迷切实感受到了诙谐、舒畅却又寓教于乐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爱。老管家要看信件的故弄玄虚,县令夫人的插科打诨……引来观众阵阵笑声和如潮掌声。此外,演员们或甜美或苍凉或具亲和力的嗓音、扎实的表演功底和诙谐的台词,也为该剧增色不少。当晚,中国剧协党组书记董伟应邀前来观看《六尺巷》首演,对该剧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由于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的整体精神面貌赢得了北京观众的青睐,原定的五场演出增加到七场。
11月16日,外交部相关领导在市委常委、副市长刘苹的陪同下观看了《六尺巷》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员,赞不绝口:“编得好,导得好,演得好,值得祝贺!”20日,即《六尺巷》“长安行”的最后一天,中石化的领导在市长朱读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南亭、市委常委、副市长袁方以及中国剧协副主席韩再芬的陪同下观看了演出。
【魅力】
黄梅飘香,魅力无穷
黄梅戏《六尺巷》在京首演获得轰动效果后,15日长安大戏院内座无虚席,许多北京观众提前买票进场,只为一睹黄梅戏的无穷魅力。相关媒体闻讯也主动出击,进行了实地采访。“黄梅戏《六尺巷》能在‘长安’获此待遇,反映了北京人对黄梅戏的热爱。”该剧编辑告诉记者,无论是之前的《徽州女人》,还是如今的《六尺巷》,黄梅戏作为中国戏曲的一只“潜力股”,它的魅力正逐步在京渗透和扩散。
桐城文化,影响深远
黄梅戏《六尺巷》在京演出大获成功,桐城派及桐城文化功不可没。在北京,关于桐城“六尺巷”的经典故事,现场观众个个耳熟能详。不少观众认为,在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桐城,诞生了“六尺巷”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并非偶然。几百年来,“六尺巷”的文化内涵及其折射出的“和合思想”也正是中华民族自我发展、追求和谐生活的精神支柱。
【启示】
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名人领衔三者缺一不可
此番黄梅戏《六尺巷》低调进京,却赢得“牛市”开盘,不禁让人感受到“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名人领衔”给黄梅戏注入新的活力与魅力。众所周知,艺术生命力在于有没有观众,有没有市场。所以,黄梅戏要真正发展,就必须将其作为一种产业去经营,把重点放在市场上,不断增强其产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六尺巷》在京演出,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亲自搭建平台,加之专业包装与营销,使传统的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长安大戏院场场爆满,也正是“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名人领衔”这一成功运作模式的有力佐证。(作者:舒劲草、王小马、刘方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