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梅戏,我总是乌鸦嘴,呱呱呱叫得以黄梅戏为骄傲的安庆人心烦———我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中国戏剧》2013年第10期统计,全国五大剧种“梅花奖”得奖人数:京剧110人,豫剧33人,越剧30人,评剧23人,黄梅戏含湖北杨俊、张辉在内,仅12人,位居五大剧种之末。而且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都有“二度梅”,京剧尚长荣、越剧茅威涛、评剧冯玉萍还得了“大梅花”(“三度梅”),黄梅戏至今一个“二度梅”也没有。

这次我要做一回喜鹊,说点好听的。

11月21日晚,中央电视台公布“寻找七仙女”大赛评选结果,获得“仙女”称号的七名演员,安庆市黄梅戏剧院的郑玉兰、夏圆圆、熊东旭赫然在册,几占获奖人数的半壁江山。

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第一,此次“寻找七仙女”参赛面广,涵盖安徽、湖北、江西、江苏、北京五省市几十个剧团的一百多名演员,获奖概率仅为十五分之一。第二,演员参赛后,由评委、明星代表、媒体代表和观众代表当场打分,谁也单独操纵不了。想拉关系走后门,门太多也不知从何而入。这就保证了评选的公平、公正性,基本做到获奖者货真价实,不掺水份。

作为早已退休的老黄梅戏工作者,我不仅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这次在大赛中登峰领跑而高兴,同时也解开了我长时间郁郁于胸的一个心结。

我的心结是什么呢?不知风从何来,自从强调戏剧要进入市场以后,全国几乎所有剧团都由主要演员担任团长。主演担任团长自有它的好处,懂业务,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但也有它的隐忧,既是主演,又是团长,一手握着权,一手握着艺;就有可能权为我用,独霸舞台中心,压制新生力量。其结果必造成一枝独秀,后继无人,发展不可持续。

这次安庆市黄梅戏剧院,在“寻找七仙女”大赛中的出色表现,使我长时间郁郁于胸的心结得以化解。该院主要负责人也是主演,但在他领导下,新人却一拨接一拨崭露头角。这就说明关键不在于主演能不能当团长,而在于主演当了团长以后,是“我花开时百花杀”,还是“一花引来百花发”。既是主演,必定有才。既当团长,不能无德。只有德才兼备,把培育新人作为第一要务,才是合格的团长,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团长。

记得五年前在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举办的新编历史剧《徐锡麟》座谈会上,我对戏份并不重的王琴很是看好,口无遮拦地当众预测:黄梅戏五年之后看王琴!此言一出,听说招惹不少非议。侥幸的是,五年刚过,王琴就获得“梅花奖”。现在我又一次大胆预测:黄梅戏三年之后看郑玉兰,五年之后看熊东旭、潘柠静(安庆师范学院学生)。我的预测可能跟“寻找七仙女”评选名次有差异,但并不矛盾。“寻找七仙女”评选,是根据参赛演员的演唱表现打分,我的预测则是看中上述三人的发展潜质。

作者简介:刘云程,1934年出生于安庆市枞阳县东乡一农家。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文学会副会长,深圳艺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粤剧团艺术顾问。原安庆市文化局局长,安庆市文联主席,安徽省政协常委。著名剧作家,发表剧本近30部,代表作有黄梅戏《失刑斩》、《西施》、《徽州女人》(与陈薪伊合作)、粤剧《驼哥的旗》《江南雨》、《客家女人》《独秀山下的女人》等黄梅戏剧目,三次获得国家级戏剧文学大奖:“中国曹禺剧本奖”,其中2002年11月《驼哥的旗》在该大奖评选中荣登榜首,并且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上囊括了戏剧节所有的奖项。该剧被选为首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项目”,名列地方戏曲第一名,此前黄梅剧本《失刑斩》和《徽州女人》亦获此殊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