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莉,女,沪剧旦角。江苏常州市人。生于上海。

她从小爱好戏曲与评弹。1960年考取杨浦区戏校沪剧班,之后毕业进了爱华沪剧团当演员。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临时指定顶替生病的主要演员演出《南海长城》,她的扮相好,嗓音甜,在台上演得像模像样。打这开始,爱华的演出舞台开始有了马莉莉的位置。1967年和1970年,她两次出演《红灯记》中的李铁梅,已被认为是团里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

1973年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与爱华沪剧团(部分)合并成立上海沪剧团,这成为马莉莉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当时的上海沪剧团名家荟萃,聚集了丁是娥石筱英解洪元邵滨孙王盘声凌爱珍等一大批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马莉莉在这里能够有机会向更多的老师学习讨教,也有了施展自己艺术才华的更宽广的天地。进入新时期后,她先后在《张志新之死》、《艰难的历程》、《洪湖赤卫队》、《白莲花》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女英雄形象,声誉鹊起,赢得了“英雄花旦”的赞誉。

马莉莉没有因此满足。沪剧《日出》使她开始了从本色演员向性格演员跨越的冲刺。陈白露这个角色集大学生、交际花和电影明星三重身份于一身,性格复杂。马莉莉生于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很难体验这种人物的心理、性格和感情。一进排练场,果然遇到了难题。马莉莉的举手投足,都显得生硬别扭。好在沪剧团请了一位曾经排练过话剧《日出》、经验丰富的著名导演凌琯如担任这个戏的艺术指导。她不仅指出马莉莉表演上存在的问题,还为她找了摆脱迷津的方法,那就是去“设想人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着这句话,马莉莉一头扎进书海,从图书馆、资料室的藏书和报刊中寻觅那个时代的踪迹,并多次向白杨、严丽秋等老师讨教,努力捕捉前辈艺术家扮演陈白露的灵感。那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见证着当时她对角色创造的探索和追求。有的时候经过长期探索而未领悟的道理,会在偶然发现中豁然开朗。一次普通的人物出场的设计使她一下子找到了陈白露形象塑造的钥匙。彩排那天晚上,马莉莉穿着长裙,等候在舞台的电梯里,心里略带紧张和不安。音乐声起,电梯门开,正要走出时,她惊慌地发现披肩曳地太长,会影响电梯门的关闭,怎么办?犹如电光一闪,她开始了即兴表演:陈白露跳了一夜的舞,狂欢尽兴,略带倦容,朱唇微启,柳腰轻扭,呵欠连绵。然后手拢秀发轻拉长披肩,趁势款款走出电梯门,侧目斜睨,一个漂亮娇柔的亮相,再轻轻地唱起“倦鸟归林把温梦寻”……这一急中生智的表演,使台下凌琯如在导演席上看了激动得跳起来:“哈,就是这个感觉,马莉莉进戏了。”1983年12月曹禺先生亲临剧场观看,他对马莉莉也赞赏不已,说她是自己见过的演陈白露最出色的女演员之一。

这以后马莉莉主演《雷雨》又获得很大成功,人们称她是沪剧舞台上继丁是娥之后又一个“活繁漪”。在沪剧西装旗袍戏名剧《啼笑因缘》和《少奶奶的扇子》中她都演得生动自然,各具个性。描写志愿军女战俘坎坷遭遇的《雾中人》为她带来角色内心世界深层次的挖掘和体现。

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沪剧院院长,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
马莉莉便装照
出生:1949年2月28日,农历己丑年二月初一日

人物分类
沪剧 旦行演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