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曹之光
6月11日至6月17日,第二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为浦东观众奉献了持续一周的精彩。沪剧回到了它出生的“娘家”,既在浦东找到了知音,也一解浦东人的乡愁,更为沪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通往未来的方向。
乡音乡曲浦东唱响
上海沪剧艺术节的诞生与当下上海的文化面貌息息相关。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介绍,作为主要发源于浦江东岸田间地头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沪剧见证着浦江两岸的日新月异,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和风土人情,因此被亲切地誉为“上海的声音”。然而在年轻一代中,能流利说出一口标准沪语者越来越少,沪剧观演群体也日渐式微。如何加强对沪剧和沪语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上海本土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上海沪剧艺术节也应运而生。
6月11日晚,明星版《芦荡火种》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惠南分中心上演,标志着第二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拉开了帷幕。这场演出亮点在于由资深艺术家、当红明星和优秀青年演员合作,陈瑜、汪华忠、陈甦萍、程臻、洪豆豆等联袂主演,“五世同堂”展示了上海沪剧近年来在非遗传承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随之一同举行的还有“风中的紫竹调”上海沪剧院主题展。展览回顾了沪剧历史上的诸多精彩瞬间与几辈沪剧艺术家的璀璨风华,那些历经岁月磨砺得以保留的沪剧史料更是弥足珍贵。
在随后的一周内,13家参演的专业、民营院团都带着各自的经典剧目和近年来的新创剧目来到浦东,并用仅售10元、20元的票价回馈市民。为了让市郊百姓能真正感受到“沪剧就在身边、明星就在眼前”,今年还在祝桥和曹路新增了两场免费的广场露天演出。此外,茅善玉与著名沪剧演员朱俭还分别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与浦东新区行政中心举行沪剧普及讲座,为机关干部、年轻白领提供了一个零距离接触这项本土艺术的机会。
今年7月1日是建党95周年纪念日。6月17日晚,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闭幕演出中,15段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和“优秀共产党员”相关的沪剧选场、经典唱段接连上演。这场演出以诗歌朗诵作为串联,结合兼具写实性与艺术化的舞台布景,以《金沙江畔·老班长找水》《母子岭·手拿一朵红玫瑰》等唱段重温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以《洪湖赤卫队·浪打浪》《芦荡火种·斥敌》《红灯记·刑场》等重温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斗争;以《王孝和·夫妻会》《江姐·绣红旗》等带领观众回到解放战争时期正邪较量的最终时刻。这些悦耳动听的名段,几乎全部由名家演绎:茅善玉、陈甦萍、孙徐春、吕贤丽、钱思剑、朱俭、程臻、吉燕萍……他们一登台还未开嗓,台下便掌声雷动。
热潮中的冷思考
在闭幕式的尾声,一批为沪剧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老艺术家登台,获颁纪念奖杯和荣誉证书。这样一种特殊的仪式,不仅为第二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画上圆满的句号,也将沪剧艺术如何薪火相传的课题摆到了台前。
本届沪剧艺术节专门就沪剧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冷思考。6月17日,来自京沪两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与城市同行与时代同步”沪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就如何做好沪剧的保护传承工作“问诊把脉”。
“北方的戏剧专家总是对沪剧颇有微词,批评沪剧就是‘话剧夹唱’,认为沪剧与京剧相比显得‘戏曲化’程度不够。”研讨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认为,这并不是沪剧的劣势,而恰恰赋予了沪剧更大的自由,去反映和表现当代人的现实生活。因此,他呼吁创作者时下必须要强化新编沪剧与现实生活的血肉联系。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则提出,沪剧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渊源:其一是附着在沪方言基础上,以乡村题材或过去的市井题材为特征的传统戏曲风格;其二则是文明戏登陆上海后,受其影响派生出的新生风格。“沪剧的剧目有一种城市的风尚,沪剧的表演有一种现代表演艺术的特征。”罗怀臻表示,今日的沪剧依旧要跟随城市的审美取向、价值取向而变化,来吸引和培育更多城市青年观众。
“我们不仅要培养会‘唱戏’的演员,更应该要培养更多会‘卖票子’的演员。”演出经纪人许霈霖依据当下演出市场的现状,认为“乐意主动购票的沪剧观众越来越少,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唱戏的人越来越少。”他提出,沪剧界在继续扶植院团、培养演员、重视原创以外,更应当在市场包装和营销方面加力。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沪剧保护与传承,我们不能仅仅实行‘包养制’。”
研讨会最后,专家们达成一种共识:沪剧的保护、传承工作必须要与上海的城市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保住沪剧的文化精髓,就是要求全社会重视沪剧流派与剧目的传承,对沪剧市场的开拓和培育,以及对乡音的坚守和发扬。上海沪剧艺术节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标志着上海传承发扬沪剧文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风中的紫竹调”上海沪剧院主题展展示沪剧名家风采。□本报记者 朱泉春/摄
钱思剑、王彩珍表演《红灯记·刑场》。□徐网林/摄
明星版《芦荡火种》为第二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揭幕。□本报记者 朱泉春/摄
茅善玉、朱俭、洪豆豆等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徐网林/摄
朱俭、邱寅鹤、张爱华等表演《艰难的历程·送粮》。□徐网林/摄
闭幕式尾声,一批为沪剧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老艺术家登台,获颁纪念奖杯和荣誉证书。□徐网林/摄
茅善玉、孙徐春表演《血染姐妹花·海滩诀别》。□徐网林/摄
杨音、王慧莉等表演《王孝和·夫妻会》。□徐网林/摄
上海沪剧院青年团全体演员表演《洪湖赤卫队·洪湖水浪打浪》。□徐网林/摄
李恩来、李建华、吴争光等表演《金沙江畔·老班长找水》。□徐网林/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