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剧院的优秀现代戏《金绣娘》将从8月1日起在逸夫舞台连演三场。引人注目的是,这部戏已有二三十年未演,而且最高票价仅50元。据介绍,沪剧《金绣娘》是参加逸夫舞台下月启动的“好戏大家看”惠民公益活动的首个剧目。逸夫舞台方面表示,近年来戏曲演出票价屡受诟病,此次由有关部门补贴推出的惠民演出旨在改变票价过高的现状。不过一年24场票价30至50元的惠民公益演出只占逸夫舞台一年演出场次的十分之一左右,这样的公益演出能否真正让高票价“退烧”?

成本居高不下

虽然相比交响乐等西洋高雅艺术在上海的演出票价而言,最高280元至380元的戏曲演出常规票价并不算离谱,但与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相比,上海的戏曲演出票价依然很高。不过剧团和剧场有自己的苦衷。就剧团而言,一场演出的成本不低,场租费、装台费、票务代理费再加上冬夏两季的空调费等,一场演出的“硬成本”超过3万元的不在少数,再加上演员的演出费等,真正能赢利的并不多,这也是现在大部分戏曲作品难以收回制作成本的原因。而剧场方面也有自己的难处,水电等费用居高不下,以现在的收费标准一年演上200多场也不过是保本。那么国外乃至港澳台的低票价是怎么形成的?逸夫舞台经理钱莉莉表示,国外的高雅艺术舞台演出大都有政府或企业资助的各类基金支撑,实行收支两条线,因而才能形成比上海低得多的票价。

政府补贴演出

此次逸夫舞台推出的惠民公益专场得到了市文广局和黄浦区政府的资助,一年24场演出包括京昆越沪等上海主要的戏曲剧种,目前今年下半年京昆沪三剧种的戏码已经排定,而越剧尚在商榷。据钱莉莉介绍,此次公益场是有关部门降低戏曲演出票价的尝试,如果低票价真的能为戏曲吸引更多的观众,真正让老百姓受益,很可能此事将得到推广,不只是一年24场。事实上,这些年政府花在戏曲上的钱不少,不过直接补贴到演出环节的不多,因而对票价无影响。一位圈内人士表示,有的院团演出一场可以得到数万元政府补贴,但票房收入有时只有几千元,这样的补贴对艺术创作和演出市场恐怕难以起到作用。

成败在于机制

虽然政府补贴高雅艺术演出环节是个“国际惯例”,但是否能在直接降低票价的同时,培育出一个健康的戏曲演出市场来,还要看补贴的具体方案。钱莉莉表示,剧场方面希望院团能拿出好的剧目和优秀的演员参加公益场演出,“既要低票价,又要戏好,这样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能培育起一个健康的演出市场。”不过沪上的资深演出经纪人许先生提醒,要使政府补贴演出市场进入良性循环,补贴的数额应该与票房直接挂钩,让真正受到市场欢迎的剧目得到更多的补贴,才能激励院团在创作中更多考虑市场因素。上海沪剧院邵副院长也同样提到了票房与补贴挂钩的做法,他表示这样的话能让院团拿出更多好的戏参加公益演出。

吸引更多观众

政府出资降票价,对于观众以低收入老年人为主的戏曲演出市场来讲肯定是一件好事。据介绍,到目前为止三场《金绣娘》50元的“最贵票”已卖得差不多了,观众等于是用平时买最低一档票的价格买到了最高一档的票,自然大感合算。其实现在市场已相对成熟的话剧,票价往往也只有80至100元,据称之所以能维持这样低的票价是因为制作成本低再加上观众量大。可见,如果政府补贴戏曲演出市场的方案能调动各方积极性,使得低票价为戏曲吸引更多观众,那么观众、剧团、剧场三方都能受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