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发源于田头山歌,来自于民间市井,善接地气,最能反映民间百态和群众情感;沪剧的发展,坚持与城市同行,与时代同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和风土人情;沪剧长期扎根基层、抒写时代,创排了一大批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文艺作品,传递着“上海的声音”。

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以“高台教化”和“潜移默化”的特点,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系。作为上海的本土剧种,沪剧在上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上海市民喜爱。上世纪80年代初由老一辈艺术家丁是娥倡导发起,一大批前辈艺术家纷纷响应的“沪剧回娘家”活动,至今看来仍有其强烈的时代意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当今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所在,今年这一深受基层观众欢迎的活动将扩展成沪剧艺术节,汇聚上海各沪剧院团力量集中走基层,正是广大戏曲工作者践行党中央号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具体的举措。

中国戏剧家协会愿意和上海沪剧院等一道共同把这个在观众心中影响很大的文化惠民、乐民活动办得更加精彩生动,丰富多彩。相信本次活动,对于沪剧事业的繁荣发展,丰富城乡百姓文化生活,促进沪剧界的团结合作,加强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交流,都一定会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祝首届上海(奉贤)沪剧艺术节圆满成功!

我们的心声

沪剧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本土剧种,源自市郊的田头山歌,并随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从滩簧到申曲再到沪剧,与城市同行,和时代同步,关注人间真情,演绎百姓故事,承载着这方热土的精神文脉和这座城市的市井文化,传递着上海的声音。是上海的地域文化孕育了沪剧艺术,是基层群众对沪剧的爱推动了沪剧的繁荣发展,造就一代代艺术家的成长、成熟、成名。

“沪剧回娘家”是上海沪剧界的一桩盛事,也是沪剧人回报观众,艺术家和基层民众血脉相连的纽带。1982年由丁是娥老师倡导,石筱英、邵滨孙、王雅琴、杨飞飞、王盘声、汪秀英老师等共同发起的“沪剧回娘家”活动曾持续举办了10年。每逢新年,老中青三代沪剧名家深入市郊村镇为观众演出,赢得了乡亲们的热情欢迎,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
“娘家”是一个很温馨的字眼。上海这座城市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我们感恩上海哺育了沪剧,感恩上海的人民给予了沪剧人厚爱。所以,断线的风筝需要重回原点;所以,从2013年开始我们重走“娘家路”。今年,把“沪剧回娘家”活动扩展提升为上海沪剧艺术节,落户美丽奉贤,汇聚上海各沪剧院团力量,便是为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更好地牵牢沪剧与观众血脉相连的纽带,重现沪剧文化繁荣景象。

女儿不断娘家路,乡音乡情慰乡亲。“只有扎根于广大的群众之中,沪剧才能更好地润泽观众的心灵,从而筑牢沪剧传承基础,推动艺术创新”。让我们相约美丽奉贤,共享沪剧盛会!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祝贺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