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沪剧团的《挑山女人》昨前两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亮相,这个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沪剧现代戏以其朴实的风格、感人的故事打动了北京观众。昨天上午,在中国文联举行了《挑山女人》进京演出座谈会,京城的专家学者对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部“接地气、扬正气”现代戏,一出具有鲜明的沪剧剧种风格的“吃饭戏”。
大爱悲悯
《挑山女人》的故事相当简单,讲述了一个母亲“挑山”来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故事,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得有些单调的题材却赢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中国剧协顾问薛若琳说:“我非常钦佩宝山沪剧团关注当代社会现实,赞美普通人民的高贵品性,我也很钦佩你们的社会责任感。这出戏我觉得是家风的良好的教材。”原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秘书长王蕴明则这样总结《挑山女人》:“这部戏的特点是以大爱感人、以真情动人、以高尚的品格震撼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原所长王安奎认为:“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形象达到一种非常感人的地步,让观众能够在感动中间体会到我们民族核心的价值,体会到我们传统的美德,这是这个作品最大的成功。”龚和德表示:“我看这个戏总是有一种感觉,剧作家的悲悯精神。”“女性的命运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是悲悯,这个渲染得非常好。”
真实感人
《挑山女人》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作品,而它最吸引人的也正是真实感人这个特别点。薛若琳就直言:“这个戏我觉得最大的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太感人了。”《挑山女人》不仅一次次打动了现场的观众、一次次再现“台上流泪演,台下哭着看”的场景,也让专家学者们为之动容。王蕴明在昨天的座谈会上说自己曾在上海和苏州看过两遍《挑山女人》,昨天已经第三次看,“每一次看都是老泪纵横,完全是无意识的,一边看着戏一边很自然地被打动了,自己还没有感觉到眼泪就已经流下来了,三次都是这样的。”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春喜总结说:“对这个戏总的感觉是一出感人至深的伦理情感戏,一出弘扬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因而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现代戏,一出具有鲜明的沪剧剧种风格的剧团‘吃饭戏’。”“这个戏的基本风格就是生活,像生活一样的真实,像生活一样的丰富感人。”
朴实冷峻
《挑山女人》的结尾在首演以来一直争论不断,戏结束时含辛茹苦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人的女主角并没有“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是由女儿带来了女主角心中一直默默爱着的那个人的死讯。曾有不少意见认为这样的结局过于悲苦,但在昨天的座谈会上这个结尾却受到了几位专家的肯定。《中国戏剧》原副主编安志强表示:“我觉得这个剧本它最后那一笔相当棒的,我觉得也特别‘狠’,但生活就是这么狠,不是你李莉(编剧)狠,它正是有这种悲悯之心,才有这种创作的冲突,我是这么理解的。”而王蕴明也表示:”这个戏的总体艺术风格是一种朴实、冷峻的风格,这个戏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朴实冷峻,要看到生活当中还有艰难的一面,不光是莺歌燕舞,所以我觉得这个戏的风格把握得非常好。这个戏要始终保持朴实和冷峻,这个戏之所以打动我就是因为它的冷峻,这一点把握得非常好。”
耐看动听
擅长演现代戏是沪剧的一个特色,不过与一些古老的剧种相比,沪剧生活化的表演有时难免给人“没玩意儿”的感觉。此次华雯在《挑山女人》中的表演却得到了北京专家们的高度肯定。王安奎表示:“一般的理解觉得沪剧它是可以很生活化的,它是可以按照生活的动作、生活的语言来演。在这个戏中间华雯的表演,既非常贴近现实生活、非常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同时对生活是提炼,绝不是一般的生活,上山挑的时候这个步履很艰难,但是这中间有美感,她把戏曲动作的那种舞蹈性、那种美感非常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把人物内心感情非常好地表现出来。”与北方很多剧种相比,沪剧在演唱上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华雯的演唱也得到了北京专家的肯定,中国戏剧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张宏文说:“她懂得用音乐来塑造人物,用唱段来塑造人物。”说到最后一场大段的赋子板时,张宏文表示:“这个赋子板很难唱,没有嗓子唱不了,没有技巧唱不好,没有真情实感它不会打动人,一百多句,这是我们沪剧独到的地方,所以到最后整个唱催上去了,人物形象有了,这就不是感人的问题了,而是非常振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