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奖沪剧首次“大爆发”带来了巨大的连锁发散效应,有力地提高了沪剧和各种戏曲剧团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先进典型,创新艺术表演的积极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生活的真谛,人生的真谛,艺术的真谛,也是沪剧迎来白玉兰奖大丰收启示的真谛

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提名名单日前揭晓。往年表现并不突出的沪剧迎来大丰收:宝山沪剧团的华雯、王文以《挑山女人》一剧同时获得提名主、配角奖;上海沪剧院最年轻一代演员洪豆豆以《雷雨》中四凤一角获得提名,91岁高龄的沪剧耄宿王盘声荣获白玉兰贡献奖。

喜讯传来,主流媒体纷纷点赞:“沪剧军团闪耀白玉兰艺术奖”,“沪剧成最大赢家”,“且待沪剧群星满天”。

社会需要传递精神正能量,老百姓也欢喜

土生土长的沪剧获此殊荣,看似偶然,实属必然。众所周知,白玉兰戏剧奖是专门针对戏剧演员设立的,具体评选标准有五项—基本功、创作度、人物塑造能力、舞台整体感、受欢迎度。这五项要求包含了传承、创造、演技、编导水准、观众反响、市场实况诸多方面,昭示着当代戏剧艺术的发展方向。

《挑山女人》自2012年10月27日首演以来,每到一地演出,均出现“台上演员哭着演,台下观众流泪看”的动人场景。其成功的秘密在于:剧组和主创人员在创作之前,多次远赴安徽齐云山拜访故事的生活原型汪美红,与她一同上山,感受“挑夫”的艰辛;主角华雯下生活,对汪美红“最苦是没有人讲话,只能到老公坟上哭一场”的心境感同身受,进而琢磨角色心态,感悟人生真谛,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表达、展现“源自生活的真实和朴质无华的真情”,使演出迸发出一种直面人生、直抵人心、直煽人情的力量。正如有评论所说,“这个戏选题好,接地气,打动人心,社会需要传递精神正能量,老百姓也欢喜。”

“人生如戏,戏如其人”。其实,华雯也是一个“挑山”女人。作为团长,她肩“挑”民营宝山沪剧团,还把《挑山女人》“挑”进了国家大剧院,获得了七项大奖。这对于区级沪剧团来说,是创纪录的盛事,给全国许多仍处在生存困境中的地方剧团增加了勇气,提振了精神,树立了榜样。《挑山女人》的成功,显示了戏曲剧团机制与体制改革的成果;说明了“剧本是一剧之本”,惟有从生活中发现典型,才能使原创作品接地气,有生气,有市场活力;还展现了为优秀演员“度身定制”的戏曲艺术创作,具有传承的魅力、创新的力量。

 出人是根本,精神是动力,创作是关键

 评选白玉兰奖的根本宗旨,是出人出戏出精神。出人是根本,精神是动力,创作是关键。

 一次评选,上海沪剧界老中青三代四人获奖,表明沪剧在传承发展中人才辈出,流派纷呈。特别是沪剧“非遗”申报成功之后,上海沪剧界多位“传人”表现出色。中年演员华雯便是佼佼者之一。她师从杨飞飞多年,不仅杨派唱得惟妙惟肖,而且在传承中创新,声腔圆润,融合了现代歌唱技法,借鉴了其他剧种的唱腔,自成一家,业已被沪剧界公认为新创新派—“华派”。

沪剧界似有一条公认的成才轨迹:经典名剧《雷雨》中有三个女性—四凤、繁漪、鲁妈,可谓沪剧女旦(小旦、正旦、老旦)成才成功的必经台阶。杨飞飞从艺数十年,就出彩扮演过四凤、鲁妈;茅善玉曾成功演活四凤、繁漪;马莉莉、陈瑜,也都精彩扮演过繁漪、鲁妈,蜚声舞台。随着洪豆豆阅历的丰富,演技的成熟,实践的积累,她成为沪剧艺坛“一颗灼灼闪光的新星”,是可以拭目以待的。

王盘声获“特别贡献奖”,更有其特别意义。王派是现代沪剧流派中传承人最多、流传最广的一个流派,“十生九王”,堪称沪剧界一道奇景。“志超读信”、“刘智远敲更”等著名唱段,沪剧爱好者不仅耳熟能详,且能广为传唱。即令到了耄耋之年,王盘声还热衷于在家带教徒弟,参加郊区沪剧活动。王盘声德艺双馨,对老中青三代沪剧演员具有无穷的榜样力量。

由此联想到有些地方戏剧,时下为何日渐式微,原因种种,关键还在缺人。看来,戏曲人才也得“从娃娃抓起”,从新星抓起。

深入生活,发现先进典型,创新艺术表演

挟着白玉兰奖大丰收的春风,马年上海沪剧界马上出现了新气象:3月20日起,反映上海社区基层优秀事业的原创现代沪剧《小巷总理》在上戏剧院隆重排出,这是上海开展“中国梦·申城美”主题系列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重头戏;3月24日,以“感动上海”人物扈晓静为原型的沪剧小戏《我只在乎你》,在宛平剧院彩排,行将公演。取材现实生活,根据生活原型改编、创作、演出,正是沪剧(又叫“申曲”、“西装旗袍戏”)的艺术特长和传统特色。这也表明,沪剧在响应市委号召,贯彻落实“基层先进典型发现和宣传工作机制”走在前面。“发现基层先进典型”,“创新宣传表达”,用为上海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沪剧来形象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反映上海城市精神,反映上海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这个工作机制提出的“以典型人物为原型剧目”,“把做好典型宣传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

“基层先进典型发现和宣传工作机制”为沪剧和外来落户的越剧、淮剧、京剧以及评弹艺术,发挥各自艺术特色,培养人才,繁荣创作走向市场提供了组织保障,落实了创演机制。白玉兰奖沪剧首次“大爆发”带来了巨大的连锁发散效应,有力地提高了沪剧和各种戏曲剧团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先进典型,创新艺术表演的积极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生活的真谛,人生的真谛,艺术的真谛,也是沪剧迎来白玉兰奖大丰收启示的真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