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简介

沪剧是上海特有的地方戏剧种,发源于吴淞江和黄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从早期花鼓戏、本滩、申曲,到当代沪剧的成熟,其衍变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沪剧以现代戏为主要演出样式而独树一帜,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地方剧种之一。2006年6月10日,沪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沪剧曲调清新优美,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是最能代表上海地域文化的戏曲剧种。沪剧的发展始终和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紧密相关,它以戏曲形式保存着上海城市的语言特征、文化记忆和世俗风情,被喻为“上海的声音”。

沪剧舞台上明星荟萃,流光溢彩,既有以施春轩、筱文滨、丁是娥、石筱英、解洪元、邵滨孙、筱爱琴、凌爱珍、王雅琴、汪秀英、孔嘉滨、赵春芳、杨飞飞、顾月珍、袁滨忠和王盘声、韩玉敏等为代表的流派宗师,也有被誉为当代“五朵金花”的茅善玉、马莉莉、陈瑜、华雯、陈甦萍。一代代中青年名家、新秀更是薪火相传、珠玉生辉。

沪剧艺术与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精神气质深度契合,古今中外的题材均可搬演,尤其擅长演绎表现新时代、塑造新人物的现代戏,创排了《罗汉钱》《星星之火》《芦荡火种》《红灯记》《今日梦圆》《明月照母心》《风雨同龄人》《心有泪千行》《东方女性》《挑山女人》《母亲的情怀》《小巷总理》《51把钥匙》《风雨同舟》《心的守望》等一大批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历史上沪剧曾为中国戏剧现代戏的发展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女儿不断娘家路,送戏下乡到基层。”在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的倡导下,1982年上海沪剧界发起了“沪剧回娘家”活动,老中青沪剧名家深入市郊,进入村镇和企业,为城乡百姓演出,赢得了乡亲们的热情欢迎和喜爱。该活动持续举办了10年,2013年再度恢复,已成为上海文艺院团中唯一的“文化下基层”品牌活动,在上海乃至全国引起热切关注和高度赞誉。

上海沪剧界将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践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三贴近”、“三坚持”、“三个不动摇”和爱国主义、现实主义情怀,将沪剧这一海派艺术瑰宝发扬光大,不断抒写中国梦新的文化艺术新篇章。

沪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