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我率领南汇彩芳沪剧团来到上海兰心大剧院,同其他三个民营沪剧团一起联袂演出。由我唱主角的《幸福的港湾》一曲终了,许多观众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唱得好,唱得好啊!”能站在上海的大舞台上演出沪剧,我心潮激荡……

没有书读就唱戏

我出生于原川沙县施湾乡的一个贫苦家庭里。由于父母和弟弟体弱多病,我从8岁起就担当起家务的重担。读小学五年级时,一天妈妈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彩芳啊,家里没有钱给你读书了,你能不能不去上学了?”懂事的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妈妈的请求。没有书读了,料理家务之余我经常外出捡废旧物品,到收购站换回了一角、二角钱,给家里“雪中送炭”。这时,田间场头以及家里广播喇叭成了我唯一的“知识源泉”,我常随着广播喇叭播出的沪剧节目哼上一句两句。

后来,我进了生产队的皮鞋厂工作。唱沪剧已成了我的爱好,每天下班后家里广播喇叭是我最迷恋的。为了增加收入,我每天在厂里领很多的废钉子回家,晚上把这些废钉子用榔头敲直,再以每斤3角钱价格卖给厂里。一个晚上敲6斤就是1元8角钱呢!灯光下,我一边“咚咚”地敲钉子,一边和着广播里的沪剧唱着。在一旁的妈妈听着听着也入迷了,说:“哎,彩芳唱得不比喇叭头里的差!”

说起来,还有更神奇的:我家茅草屋里的蛇很多。支撑茅草屋的竹架上、竹筒里都是蛇,甚至床底下、灶边上也都藏着蛇。早晨,我一觉醒来,常常见到蚊帐顶上爬了好几条蛇呢。我们当地人是不以为怪的,妈对我说:“别怕,家蛇不咬人。”晚上,我一边敲钉一边唱沪剧时,一条条蛇从竹筒里爬出来,都探头向我张望,还“嘶嘶嘶”地吐着舌头。有一天晚上,我正唱得起劲,有一条小青蛇竟从房梁游到地上,舞动起身子来,仿佛在为我伴舞呢!

渐渐地,我在生产队唱出了名气。许多老妈妈搬了竹椅子、长条凳来到我家屋前场院坐下,请我唱《阿必大回娘家》等沪剧折子戏。有时,我还到田头为忙碌的村民们唱上几段沪剧,被大家誉为“我伲身边的金丝鸟”。

我捧上了“铁饭碗”

1984年7月,我18岁时,川沙县举办业余沪剧爱好者大奖赛。得到消息,第二天我就赶到县城报了名。

参加大奖赛那天,我特地换上了唯一的一件新衣裳和一双平时舍不得穿的新布鞋,第一次登上了舞台。我参赛的节目是《碧落黄泉》中的“玉如临终”。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我倒也唱得声情并茂。虽然我没有在这次大赛上得到名次,但这第一次走上舞台,却改变了我的命运。施湾乡文化站的领导看了我的演唱,觉得我有发展前途,就把我招进了乡文艺工厂,边工作边下乡演出。

第二年,更大的机会来了。南汇沪剧团招收演员,我报了名。面试的人很多,连楼梯过道上都挤满了人,听说一共有600多人报名,而能参加培训班的才88人,培训班结束后正式录取的只有6人。竞争也够激烈吧。

我面试时唱一段沪剧,就见考官们满意地点点头,我觉得有希望啦!到了下午3时,张榜公布培训班录取的名单,大红纸上,我孙彩芳的名字列在第一个。

到了家里,妈妈听到喜讯,顿时笑得合不拢嘴,我更是喜极而泣。母女俩紧紧相拥在那温暖如春的茅草屋里。随后,我情不自禁地奔出茅草屋,面对着一望无垠的绿色田野,唱起了沪剧《鸡毛飞上天》的唱段。

第二天,我又陪弟弟去面试。弟弟在我的影响下,从小也喜欢唱沪剧。结果弟弟彩文也被录取进了培训班。真是双喜临门,茅草屋里能飞出一对“金丝鸟”,这成为当时我们乡间的一大新闻。

“明星”开店卖水果

在南汇沪剧团,我和弟弟受到了更正规的沪剧训练,并为城镇乡村的广大沪剧迷们演出。可是到了1987年,剧团在市场经济中渐渐力不从心,终于解散了。我和弟弟刚捧到手的“铁饭碗”没了,我们必须另寻生路。更令人难受的是,我们只得与钟爱的沪剧艺术告别!

改革开放的大潮正席卷中国大地,我决定下海经商。拿出平时积蓄的500元钱,又向亲友借了1000元,我在镇上开了一家水果店。由于唱沪剧,我在家乡已小有名气,“明星”开店生意好啊。既然是“明星”开店,我在卖水果闲暇时,常为人们表演一段沪剧清唱,自己过过戏瘾,也让大家过过戏瘾。我没有忘记喜欢听戏的乡亲们,还挤出时间,经常去田边村头为乡亲们唱沪剧。

1991年10月,我更精心排练了一出沪剧小戏,代表川沙县工商局参加上海市沪剧小戏大奖赛,获得一等奖。1996年5月,我参加上海市业余沪剧爱好者大奖赛,荣获“十佳”称号。你看,我做生意和唱戏两不误吧!

我这样业余唱戏名气倒越来越响了,应沪剧迷的要求,1993年9月,我第一次在川沙影剧院举办了个人沪剧演唱会。连演三场,场场爆满。2000年10月12日,我在上海的共舞台举办了一场个人沪剧演唱会,唱沪剧唱到了市区的舞台。

做生意也越来越顺,我投资开了酒店和“卡拉OK”歌厅。家里的茅草屋也变成了新楼房,父母夸我是家里的“顶梁柱”,真是谁说“女子不如男”!

哑嗓突然震响了

因为戏迷们欢迎,2006年5月,我又筹备在南汇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个人演唱会。这时,父亲忽然生了重病,被送进医院。在病床前,我对父亲说:“等我忙完这场沪剧演唱会,一定好好来服侍您。”可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父亲就走了。我悲痛欲绝,哭得嗓子也哑了,简直发不出一点声音。可我的演唱会票子已出完,有人担心这场演唱会要“泡汤”了。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后,凭着对沪剧、对观众负责的精神,我抓紧排练,尽管嗓子发不出声音,但“无唱彩排”一丝不苟。

到了演出那一天,在上台前我的嗓子还是发不出声音。我原想“我会好的”,可一贯听话的嗓子这次竟不听话了,真急死我了!主办方也急得傻了眼,就在主持人向观众说明这一情况,请观众谅解时,我上台向观众致歉。这时,看到一个个期待我的观众,一股神奇的力量顿时从胸中升起,我的嗓子突然被震响,圆润甜美的沪剧唱腔“出口成章”,观众的掌声立刻响雷一般响了起来!

今年5月,我在康桥文化中心唱完沪剧回去的路上,看到三位老妈妈在路边走着。我立刻想到,她们是不是刚才观看我演出的观众呢?我连忙调转车头,把车停到老妈妈们的身旁,探出头问:“老妈妈,你们是不是刚看完演出?”老妈妈们说:“是的。”这时,老妈妈们认出了我,“呀,这不是我伲的大明星彩芳吗!”我下了车,热情地邀请她们上车,分别把她们一一送到家门口。我对三位老妈妈说:“你们观众就是我的上帝,是观众成就了我的沪剧演唱事业”。

愿沪剧再续新声

沪剧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应进一步传承发展,这一直是我时时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去年,国家文化部曾发文支持民营剧团的成长。我在原南汇区文广局的支持下,于9月25日正式登记成立了“上海彩芳沪剧演艺中心”,并在10月28日举办了隆重的成立大会。沪剧界泰斗王盘声与孙徐春等著名沪剧演员特地前来祝贺。我主演了新创作的《幸福的港湾》沪剧大戏。

去年以来,彩芳演艺中心下农村、到社区、进敬老院,共为各界群众演出100多场,其中创作演出2部大戏,多个折子戏。

我还办起了青少年沪剧培训班,立志要将沪剧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是一只从乡村茅草屋里飞出的沪剧金丝鸟,祝愿美妙的沪剧唱腔在故乡的土地上再续新声……(孙彩芳 口述,陈军贤 撰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