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烟雨:母性·女性·人性——简评沪剧《挑山女人》

一出戏,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继之,《中国文化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各大媒体,也相继对它作了热情的报道。《文汇报》等著名媒体为它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会上,报上,专家云集,好评如潮。这部戏,就是上海市宝山沪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现代沪剧《挑山女人》。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缺不了对时代的宏大叙事;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更缺不了对人民的深切关爱。生活中,一个女人,坚忍地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舞台上,一根扁担,顽强地挑起了三代人的梦想。红氍毹上,演员倾尽真情;观众席里,观众涕泗交并。台上台下,幕前幕后,演员和观众的心灵,共鸣,交融!因为这是一部反映母性、女性、人性光辉的平民史诗,也是一部融会编剧、导演、演员心血的戏曲佳作。

这出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让我们领悟:中华民族是血浓于水、情重如山的伟大民族。

这出戏,赞美百姓,讴歌平民。它让我们看到:中国母亲是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伟大女性。

恩深似海,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义重如山,我们古老而年轻的民族!

挑山,是齐云山上人物原型的职业,她用羸弱的肩膀,挑起了中国母亲的责任;

“挑山”,是宝山沪剧团的追求,他们用精湛的创作,挑起了中国艺术家的使命。

挑山和“挑山”,已经衍化为一种催人泪下、发人深思、促人奋进的熠熠闪光的正能量。

——这,就是大型原创现代沪剧《挑山女人》留给我们的感慨、感激和感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宝山沪剧团大型原创沪剧《挑山女人》在国家级、市级收获剧目及编导演凡14个奖项,这是对一个基层戏曲院团在艰苦环境里创下感人业绩的最大肯定。

毋庸讳言,中国的戏曲艺术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似有举步维艰之势。但是,事在人为,只要我们的艺术家敢于坚持、善于创新、勇于突破,戏曲艺术同样能赢取广大观众的心。令人欣慰的是,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沪剧来到齐鲁大地,语言的差异并没有阻隔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不仅如此,著名沪剧演员华雯刻画的王美英这一自强不息的母亲形象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充分认可;演员谢幕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欢呼近3分钟。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沪剧《挑山女人》之所以受到“文华奖”评委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认可,是因为宝山沪剧团把目力聚焦于当代生活,聚焦于普通百姓,聚焦于传统美德,是一部颇接地气的现实作品。反映民生,讴歌“草根”,让观众能听到舞台形象的一呼一吸,体悟基层百姓的疾苦和甘甜,从艺术作品汲取真善美的正能量,进而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深刻的启迪。所以,沪剧《挑山女人》便赢得了观众,收获了成果,取得了了成功。

挑山女人的“挑山”精神,平凡而崇高;《挑山女人》的“挑山”精神,同样平凡而伟大。殷切期待着宝山沪剧团以这种“挑山”精神,创作、上演更多精益求精、德艺双馨的优秀剧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