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江和大海在这里交汇,东西方思潮在这里碰撞,孕育了独特的海派文化。

作为上海文艺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上海文慧沪剧团成立于2010年1月18日。剧团以丰富多元的风格,饱满而有张力的形象,强大的演出阵容,已化作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艺术符号,剧团经过近些年的努力,一举成为上海民营沪剧团体的领头羊。

剧团创始人王慧莉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剧团创办者和团长来说,不仅要做一位优秀的企业家,还要做一位出色的艺术管理者。出身于沪剧世家的她,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为一名专业演员,但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沪剧的那份执着和热爱。这些年,事业有成的我开始有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心爱的沪剧上,从办沪剧沙龙到成为民营沪剧团的团长,乐此不疲。

办团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剧团基本成员的固定工资和新戏的投资皆由王慧莉个人出资。一切的付出,都是源于她对沪剧深深的爱。她希望她对待艺术追求完美的精神也可以打动、鼓舞着剧团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为了能带给广大观众最优质的视听享受,剧团诚邀一流的编剧、作曲和舞美设计担纲创作的核心力量,并且邀请到了一批资质相当的艺术家加盟演出行列。

剧团的剧目创作紧跟时代脉搏,并形成传统戏与现代戏并行的两条腿走路的创作风格。剧团自成立以来,一鼓作气,先后推出了《幽兰夫人》、《花女泪》、《深秋的泪痕》、《黎明前的歌声》、《叛逆的女性》、《断线风筝》、《倾城之恋》、《庵堂相会》、《今生今世》《风雨同舟》、《谁是母亲》、《白衣柔情》、《槐花泪》、《绿岛情歌》等十四台大戏,演出得到了业界内外的一致好评。其中《黎明前的歌声》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九十周年创作排演的一部新编剧。《风雨同舟》、《白衣柔情》、《绿岛情歌》则是近年来剧团根据上海地区的真人真事打造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间真善美的上海远郊三部曲,这些剧目在全市各区、乡镇演出反响热烈,引起强烈共鸣。

在重视艺术建设的同时,剧团十分注重开拓沪剧市场。不仅在江浙吴方言区巡演,还曾两次赴港,为香港观众带去了《花女泪》、《深秋的泪痕》、《叛逆的女性》、《倾城之恋》四部大戏,赴港演出不仅扩大了上海民营沪剧院团的影响,也为在香港的上海老乡带去了久违的“乡音”。

虽然是民营剧团,赴港演出时剧团却丝毫没有“因陋就简”,而是摆开了阵势要展示一下上海民营剧团的实力。演出阵容颇为可观。45人的演职人员队伍中,乐队就有20多人。除了演员的“软实力”之外,舞美布景等“硬指标”也丝毫不含糊,演出气氛相当热烈。

《白衣柔情剧照》,左一为王慧莉团长,右一为艺术总监杨音

正因为如此地勤奋求实,剧团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演出点击率逐年递增。迄今为止,已为各地观众奉献了九百多场大大小小的演出,观众达到近四十多万人次。2016年达到年度最高峰272场,其中进农村演出所占比例最大,达到近200场。有些演出场所条件相当简陋,剧团的灯光、音响、一切舞美设备都是自备,因地制宜,使得其能够充分满足演出的需要。剧团逐渐开始有能力去应变各种类型的舞台,无论是大舞台还是社区小剧场,剧团始终以高品质、高质量的标准来要求自身,为的是能给广大沪剧观众带来最美的、最优质的视听享受。

青年演员是剧团的后备军,我们倾全力抓紧对青年演员的培养,程文俊、缪佩红等青年演员通过几部大戏的磨练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也为剧团今后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剧团艺术总监杨音是民营院团中唯一获得过白玉兰奖的著名演员,他也甘当绿叶,为青年演员配戏,为他们艺术水平的提升搭建了良好的锻炼平台。剧团现拥有国家一级演员两名,国家二级演员两名,国家一级演奏师一名。

七年来,剧团还先后参与上海世博会世博园市民广场的演出(唯一进入世博园区演出的民营沪剧团)、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嘉兴南湖“红戏会”、上海国际艺术节“老城隍庙红戏会”以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星期戏曲广播会等大型活动。

慧中秀外,满台生辉,申曲之恋,生生不息。上海文慧沪剧团愿为沪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繁荣上海文化艺术事业敬献了绵薄之力。

《白衣柔情剧照》,右二为王慧莉团长,右一为艺术总监杨音

慧莉团长、艺术总监杨音老师携部分演职人员代表做客戏剧大舞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