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是留住历史印记的“上海的声音”,但令人不无忧虑的是,在当今的小学生中,会熟练地讲一口上海话的人,为数不多。
在这面临沪语“断层”的形势下,家住曹路镇星晓家园的6岁女孩吴籽萱却脱颖而出,不但会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还会唱沪剧,讲沪语故事,她在去年7月上海少儿图书馆举办的上海童话节“讲故事,吾来赛”幼儿沪语童话大赛竟然捧得了一等奖,又在2014曹路镇第七届故事节少儿故事专场中荣获一等奖,成为曹路群众文艺舞台上杀出的一匹“小黑马。”
良好的艺术熏陶,是让小籽萱和沪语亲密接触的最好“摇篮”。当孙女刚读小班时,作为沪剧老戏迷的奶奶王玉仙和琴师爷爷一到外出演出,就带着这宝贝一起去见世面。奶奶在台上声情并茂地唱着《卖红菱》《罗汉钱》,小家伙乖乖地坐在台下跟着哼唱。回到家,奶奶当起“第一任老师”,将孙女刚会哼唱的几句沪剧唱词进行“温故而知新”。久而久之,小籽萱竟然会唱起《燕燕做媒》。于是,在每到小区演出前,奶奶就有意识地先把孙女“请”到台上“亮亮相”。这一来,激发了孙女的表演欲望,也为她增添了和沪语结缘的机会。从此,只要逢到幼儿班放假,籽萱总是跟着奶奶去和老戏迷们一起“唱一曲。”
到了读中班时,奶奶知道学校要举行“金秋”幼儿故事比赛,就挑了一篇很具有童趣的《金狮子的故事》作为孙女的“本子”。吃完晚饭,奶奶放弃了自己的娱乐,为孙女开起“小灶”。孙女还不认识字,奶奶就指着书上的字一句一句地教。反复教了几遍,奶奶就放手让孙女用方言复述。同时又手把手地将自己在舞台上的肢体动作传授给孙女。
为让孙女在故事演讲上能早日绽露出“新芽”,她就为孙女拜请新区故事大赛一等奖得主杨秀薇为师,让这“小苗苗”在老师的一手栽培下在参赛中练就本领。去年暑假,杨老师得知市里要举行沪语故事比赛,便放弃休息,冒着高温对籽萱精心辅导学讲童话故事《好东西》,回到家,王玉仙为孙女趁热打铁进行“炒冷饭”,然后带她到演出场子“试讲”,不断锻炼孩子的胆量,提高她的表演技巧。
“兴趣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老师“。当孙女爱上了讲故事以后,王玉仙不断开发孩子的天赋,引领她走进爱看故事的新的知识大门。万事起头难,四五岁的孩子识字寥寥,无法看懂书。当奶奶的特意去买来了专供幼儿识字的“巧虎”碟片。她让孙女跟着碟片上的读音不厌其烦的朗读。第二天晚上,奶奶又当起老师帮孙女复习。到目前,籽萱没读一年级,可她已认识了1500多字呢,她拿起故事书,就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起来。
文/摄 顾政权 康晓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