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剧院这次出动了整个以90后年轻人为主力的青年团来迎接调研,借机“炫耀”这几年在青年演员培养上取得的成绩。演员青黄不接曾是上海沪剧院最被诟病的一个问题,自2011年上海沪剧院迎来从戏校毕业的一批90后年轻人并成立青年团后,沪剧院一下子变得青春靓丽起来。这几年,这些年轻演员在院方的精心培养下已迅速成长起来。
上海沪剧院成立于1953年,是文化部评定的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项目的责任保护单位。多年来,上海沪剧院创排的《芦荡火种》《红灯记》被改编成京剧现代戏,《罗汉钱》《星星之火》被拍摄成戏曲电影,《璇子》《昨夜情》等开戏曲电视连续剧先河。近年来,剧院创作了原创沪剧《敦煌女儿》《邓世昌》、新编沪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沪剧小戏《我只在乎你》等;传承及整理新人版沪剧现代戏《生死对话》、新版沪剧西装旗袍戏《海上梦》、新人版传统沪剧《庵堂相会》、新人版经典沪剧《红灯记》等。
作为上海本土的剧种,沪剧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之后曾一度落入低谷,演出场次中的90%以上在市郊农村演出。但近年来沪剧回归市区专业剧场的势头强劲,上座率也相当不俗。2015年,上海沪剧院将推出四台大戏,分别是原创剧目《上海往事》、修改提高剧目《邓世昌》、整理复排剧目《芦荡火种》和青年传承剧目《红灯记》。
让上海沪剧院最为骄傲的是由28位90后年轻人组成的青年团,三年多来,青年团排出了《大雷雨》《陆雅臣》《庵堂相会》《红灯记》等一系列剧目,剧院一年近200场演出有一半由青年团承担。在为这些青年演员骄傲的同时,院长茅善玉也为他们操了不少心。青年团的年轻人都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仅是中专学历,其中一些非上海户籍的青年演员想落户上海颇有难度。虽然青年团已成立3年多,但还有一批年轻人在“排队等候”。
沪剧的特色是演现代戏,舞台布景大都为实景,由此带来的仓储问题也相当严重。茅善玉告诉记者,上海沪剧院现有两个仓库,总共近3000平方米,只能存储有限的布景,而上海沪剧院原则上每年要创作一部新剧,所以当仓库放不下时就不得不拆掉旧的景,而拆除之后这个戏就再也不能演了,如果再要演就必须重做,造成很大的浪费。 作者:王剑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