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沪剧题材的逐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艺人们在处理人物多样的感情时,感到单一的[长腔长板]有其局限性,故推动了艺人们为丰富唱腔而努力创造,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终于从山歌中衍化出开刚柔得当,节奏多变的沪剧缀腔。如[三送]、[懒画眉]、[俞调]、[迂回调]、[四平调]等,依附于其他板腔的前后,起着补充、连接、装饰等作用。

缀腔是一种插句性质的辅助唱腔,多半是单名甚至是半句的曲调。不能单独成曲,总是依附于其它某一个腔板,不是在前面作引句,就是在中间作连接、转换腔板的过渡,或者在曲尾作补充。缀腔的曲调是多种多样的,就其在唱腔中的不同作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在腔前起引句作用的缀腔。如[叫头]、[哭头]、[凤凰头]和[迂回调]等。多半是用节奏自由的散场,以激昂、奔放的情绪引向所要演唱的腔板。

(二)在腔中起过渡作用的缀腔。如[三送]、[懒画眉]、[俞调]和[四平调]等。往往是替代过门或转换腔板及板式,在表现人物情绪的昂进和变化时,以过渡性插句连接腔板。


(三)在腔后起收腔作用的缀腔。如[煞板]、[惜别调]、[病落腔]和[伊吆调]等。一般是以人物需要某种情绪时,在其曲尾作曲终未尽的,斩钉截铁的干脆的,凄凉幽怨的,轻松热闹的各种情绪的补充收束唱段。

摘自《沪剧音乐简述》 朱介生 徐音萍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8年5月第1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